历史上,清朝的土地仍然可以分为两类:官田和民田。那么康乾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如何呢?这里有一个详细的介绍,然后向下看~
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于1644年颁布了圈地令。主人和主人被满人圈占据,统称为“官庄”。大量农民不得不放弃家庭逃跑,或成为新主人的奴隶。直到1685年康熙皇帝宣布废除,北京附近的顺天、保定、永平、河间四府才最为突出。
至于中国其他原明朝皇室或地主的土地,清廷称之为“更名田”,分配给无地农民,或被新地主占领。据统计,这片土地总数不少于20万顷。清朝也有许多屯田,主要在边境地区。清朝皇帝实施了让人民开垦荒地的政策。
使华北、华中地区先后下令开垦,青海、海南、台湾等部分边境省份在清朝中叶实施了开垦政策,东北地区直到清朝后期才允许大量汉人开垦。
土地的开垦
[img]31550[/img]
明末清初,人类处于小冰期,受太阳活动影响。全球粮食作物产量普遍下降。在一些地区,甚至“人民流亡167亩,10亩土地只种植12亩”。然而,由于明代徐光启引进的新大陆高产作物甘薯的广泛种植,农作物的收获得到了保障,成为清朝发展的高峰期。
随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耕地首先体现在荒地的大规模开垦和耕地面积的扩大上。康熙24年,全国耕地6亿亩,乾隆皇帝去世,全国耕地约10.5亿亩。
粮食产量增加
随着土地开垦和农业种植方法的进步,粮食产量也大大提高。收获早稻后,在广东部分地区插入晚稻;收获晚稻后,种植强奸或甘薯,每年煮三次。江西土壤薄,早稻收获后不能继续种植晚稻,种植荞麦,每年煮两次。由于南方多熟种植的推广,每年可增加60多亿公斤的粮食产量。
越来越多的农民专门从事蔬菜生产。北京郊区的菜农使用“火室”、“地窖”等设备在冬季种植韭菜、黄瓜等新鲜蔬菜,并在市场上销售。乾隆年间,河北部分地区种植的棉花占19%。清初,甘蔗遍布东南沿海省份。在广东的一些地方种植的甘蔗通常是几千公顷。
清朝的粮食产量是明朝万历时期的两倍,而全国的粮食产量增加到2040亿公斤。当时,随着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的巴罗纳尔多估计,中国的粮食收获率高于英国,小麦收获率为15:1.当时在欧洲,粮食收获率排名第一的英国只有10:1.清朝的经济和人口增加主要是由于美国植物玉米、红薯和红薯的大力推广。
[img]31551[/img]
国富民穷
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了,但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他们立即发现了令人震惊的贫困。当中国人看到使团扔掉一些死猪和鸡时,他们急忙跳下海去钓英国人的垃圾。当他们收到使团的剩菜时,中国人总是贪婪地争夺他们用过的茶。他们必须感谢他们,然后煮水喝。
乾隆时期,人们吃糠咽菜的记载随处可见。同时,普通英国农民一年消费后,可剩下11英镑,约33-44银。一个中等中国农民的年总收入只有322,年支出是352。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努力工作一年,他们必须负债32,才能生存,根本没有剩余的生产。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会立即破产,卖孩子很常见。
康乾时期农业经济发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