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姿势
小的演奏姿势有两种:站式和坐式,演奏时一定要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
(一)立式
立式通常用于独奏或重奏。手臂自然向前,手持笛子,手指自然弯曲,胸部和腰部直,但胸部不能鼓胀,头部向前但不能向前倾斜,更不用说向后倾斜了。肩膀和肘部自然下垂,避免耸耸肩。笛子放在嘴里的时候,和身体的角度大约是45度。角度太小容易低头,太大容易抬起脖子,不仅姿势不雅,还会影响呼吸。双腿站立,双脚稍分开,身体重心落在双腿之间。
(二)坐式
坐姿通常用于合奏或伴奏。坐姿的上半身与立式完全相同。座椅的高度应合适。不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这不仅会使姿势不雅,还会影响正常呼吸。小尾巴不应该靠在膝盖上。
吹笛子的姿势最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特点,所以持笛子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保持人体的自然状态,这样才能快速掌握正确的表演姿势。
[img]28849[/img]
持箫方法
八孔小采用自然长笛法,上把位可以用指尖按孔,下把位不要用指尖按孔,有些方法手指手腕会很累,也会影响手指的灵活性,第一孔用指尖按孔,其余三根手指自然按孔。如右图所示
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演奏管乐非常重要,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演奏管乐非常重要。中国民间演奏管乐非常重视使用“气”。只有适当使用呼吸,才能长时间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儿就会觉得累,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长期以来,对身体不利,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非常重要。
呼吸方法可分为三种:
胸式呼吸
完全用胸部控制呼吸,吸入肺部,从胸部挤压,使吸气不能达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呼吸不能持续,身体容易感到疲劳,这种方法不容易控制呼吸,也损害健康,一般不提倡胸部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法
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和腰部。民间说法叫“气沉丹田”。呼气时,丹田要绷紧力气,一点一点均匀地吹出气体。经过反复练习,可以掌握这种呼吸方法。腹式呼吸能有效控制气流,均匀吹出气体,根据音乐需要增强或削弱气流强度,使强弱变化和腹颤音效果,是正确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部、肋骨、腹部、腰部同时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吸入气体,使肺部吸入的空气量大于前两种方法。
胸部和腹部呼吸。当整个呼吸肌肉组织共同工作时,呼吸肌肉承受的负荷分布非常均匀,因此呼吸肌肉不容易感到疲劳。
@ 初学者首先要学会腹式呼吸,熟练后再加上胸部扩张动作,即胸腹式联合呼吸。
练习时,用鼻子慢慢吸入气体。这时,你可以意识到腹部自然向外扩张,腰部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是正确的自然呼吸感。将来,你可以逐渐加快吸气速度,然后试着用嘴吸气,而不改变腹部和腰部的动作,这样你就可以掌握腹部呼吸的正确吸气方法。演奏时,随着呼气的呼出,腹部逐渐收缩,但丹田必须伸展力量,找到向外拉的感觉。这就是控制。
口形介绍
[img]28850[/img]
口型是指吹笛时口型,包括“风门、口风、口力”三个因素。正确的口型可以发出良好的音色。
风门是嘴唇之间的椭圆形间隙,供气流通过。风门的形状是决定口腔形状的主要因素。口风也被称为气体的流速。口风的缓慢(气体的流速)主要由丹田气体控制。强度是控制风门大小和上下唇肌肉和面部肌肉的力量。演奏时的口腔形状是不断变化的,其变化主要体现在风门的大小、强度和上下唇的位移上。
演奏时,嘴唇肌肉自然贴在牙龈上,嘴角两侧略微收缩(如微笑),使上下唇肌肉的力量点集中在中间,使嘴唇中央呈椭圆形风门,舌头处于自然状态,口腔略有扩张。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相同,但上唇略向前。演奏时,唇肌受气流冲击,自由向前游动,因此唇肌控制下的口形是正确的口形。风门应与吹孔对齐,下唇贴在吹孔内侧边缘,覆盖大约四分之一的吹孔,将气流汇成空气柱,以“呜呜”的形状演奏,以集中和稳定气流。嘴巴的形状随着声音的高低而变化。吹低音时,风门放大,口风缓慢,口力小;高音则相反。
把握好风口、口风、口劲之间的关系是吹好笛的关键因素。
小的演奏姿势是什么?如何正确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