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这场战争使曹操短暂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可能性,也是古代罕见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所以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三国赤壁之战后赤壁有文武之分。
赤壁分为文赤壁(黄州赤壁)和武赤壁(周郎赤壁),主要是赤壁之战和苏轼的诗篇文章,分别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和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
“武赤壁”之称主要得益于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据唐人李吉甫在《元和县图志·江南路三鄂州》中记载,“赤壁山位于县(蒲奇县)西120英里,北临大江,北岸为乌林,与赤壁相对。也就是说,周瑜用黄盖计划焚烧曹公的船。因此,诸葛亮认为曹公危在乌林。”
[img]28133[/img]
也就是说,赤壁之战发生在这里。这里的地形非常危险,山势陡峭雄伟,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石墙上还刻着“赤壁”二字,据说是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周瑜写的。
至于“文赤壁”,得益于苏轼的诗词文章。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被贬黄州。在此期间,他参观了这个地方,并做了《前赤壁赋》、诗词文章,如《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如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浪漫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海浪拍打着岸边,卷起了成千上万的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想想公瑾,小乔第一次结婚了,英姿飒爽。羽扇龙巾,谈笑风生,划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该嘲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在江月。
[img]28134[/img]
苏轼的《赤壁洞穴》说:“黄州居住的几百步是赤壁,或者说周瑜破曹公处,不知道是不是果实。”也就是说,苏轼本人并没有仔细研究过这是否是赤壁之战的真实位置,但随着众多作品的传播,黄州赤壁和周郎赤壁一样出名。
@ 像往常一样,给大家附上一首关于赤壁的诗,唐杜甫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售,自将磨洗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为什么三国赤壁之战后赤壁有文武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