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想知道为什么海昏侯墓里有很多空间?一些学者猜测,这可能是刘贺的后代想为刘贺申请黄肠问题,但他们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所以他们只能在设计墓葬时留出预备空间。
最早,中国古人没有棺材就下葬了。在《易·系辞》中,有“古代埋葬者,厚衣以薪,埋葬中野,不封不树,丧葬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用棺材盖住了一切。”。
这意味着古人最初用柴草把尸体包起来,放在坑里。他们没有密封土壤,也没有种树。后来,圣人们把它改成了用棺材埋葬尸体。这里的“棺材”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棺材。“棺材”指的是棺材,是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此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棺材”隐喻升职发财,但这应该只是一种美丽的比较。
棺材进入土壤,然后密封土壤,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坟墓,事实上,我们现在经常“坟墓”、“墓”二字混为一谈。在古代,人们通常称平而无封土为“墓”,将墓上的封土称为“丘”,皇帝的坟墓称为“陵”。段玉在《说文》中明确表示:“丘,自言其高;墓,自言其平。浑言之,也叫“丘陵”。也就是说,墓是平的,丘是高的。丘有不同的名字,如龙、坟墓和坟墓。根据学者王子今的研究,这只是不同方言系统中的不同说法,本质上是一样的。
[img]27847[/img]
在古代,坟墓封土的高度与植树的数量与墓主人生前的地位成正比。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一旦违规,就会被视为“违规”,严重者甚至会被要求破土挖尸,重新下葬。相应地,皇帝陵墓的高度一般是最高的。李白的话会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阙”是一座高楼,只有皇帝陵墓才能修建高楼,以显示地位的尊严。
从棺墓到室墓
中国古代的墓葬形式一般可分为棺材墓和墓。棺材墓的基本特点是在地下建造平面埋葬空间。棺材和随葬物品放置后,在棺材上方设置顶盖,关闭墓穴;相比之下,墓地在地下建造立体埋葬空间,通过建造玄门、羡道等设施连接墓地,最后从横向入口堵塞羡道和玄门。简单来说,棺材墓是地下的一个大坑,而墓是地下的一个大房间。棺材墓形出现较早,后来在汉末慢慢过渡到墓形,而海昏侯墓则是典型的棺材墓形。
在棺材墓中,根据其不同的平面布局,也可分为以下类别:“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简单地说,三者的区别在于墓道的数量。“亚”字形墓在墓周围修建四条墓道,“中”字形修复两条,“甲”字形修复一条。海昏侯墓属于“甲”字形墓。
古人不仅通过封土高度和种树数量来表示死者的身份,而且对墓中的随葬品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汉代有关制度规定,只有当死者的身份等级达到一定程度时,青铜器才能埋在墓中,不同身份的死者的青铜器数量和大小也不同。在所有墓室的设计和展示中,最高规格的象征是“金玉衣”和“黄肠问题”。
[img]27848[/img]
“金缕玉衣”是以金丝为线,连接玉石制成的死者服装;“黄肠问题”是一种大棺材,由去皮后的黄心柏木制成,所有的木头都向内,层层叠叠。《汉书·霍光传》曾记载“光、宫、便房、黄肠”,即霍光死后,汉宣帝曾给他黄肠问题埋葬,这是一个非常荣耀的象征。
在海昏侯墓中,刘贺的棺材周围有一些奇怪的空间。一些学者猜测,这可能是刘贺的后代想为刘贺申请黄肠问题,并在设计墓葬时留出了准备空间。最后,汉宣帝驳回了刘贺墓中放置“黄肠问题”的申请,这样一个地方在海昏侯墓中空无一人。
为什么海昏侯墓里有很多空间?是谁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