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蜀汉巅峰时期是什么时候。我们来看看!
第一,刘备称帝,名义上继承了东汉大统,得到了汉朝士人的大力支持。
公元219年,当刘备被称为汉中王时,他只是东汉王朝的下属公国,名义上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此时,刘备还没有继承汉朝的基础,大多数汉朝士兵仍然以曹操支持的汉朝皇帝为正统,自然不会去刘备。
公元221年,刘备正式称帝,成为九五之尊,继承了汉朝。曹丕篡夺汉建魏,刘备一直自称汉族宗族。此时,蜀汉在道德上站稳了脚跟,可以得到大多数关心汉族的有抱负的年轻人。《演义》的相关描述如下:
诸葛亮被封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赏。大赦世界。两川军民都欣喜若狂。
[img]27285[/img]
如果于迅能活到刘备当皇帝,他应该毫不犹豫地支持刘备,复兴汉朝,如孔融、马腾、杨秀、你衡等。这些都是汉朝真正的忠臣。他们为汉朝的复兴贡献了一生,毫不犹豫地失去了生命。
其次,刘备虽然失去了关羽、张飞等少数将军和荆州三县,但积极备战,扩大军队,达到70万军队,是历史上最多的。
在与曹操和樊城的战斗中,由于吴栋的背叛,吕蒙穿着白色的衣服渡过河,袭击了荆州。刘备集团失去了关羽和荆州,确实陷入了低谷,进入了休眠期。然而,仅仅两年后,刘备就成为了皇帝,他的力量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和壮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
[img]27286[/img]
关羽刚去世时,刘备知道自己的实力大大降低了。此时,攻打吴的机会很小。经过两年的努力,刘备大力扩大军备,积极备战,发展到至少70万或80万军队。刘备指挥官70万军队攻打吴,吓得吴国大吃一惊。孙权和他的党羽“一切都失色,面面相觑”。《演义》的相关描述如下:
俗话说:“今刘玄德即帝位,统精兵70多万,御驾亲征,势不可挡?”百官皆失色,面面相觑。
刘备在创业的大部分时间里,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有70多万军队,能有幸指挥这么多军队,估计他做梦都会笑醒。刘备刚刚“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浩浩荡荡地杀奔东吴而来。孙权听说后,吓得赶紧派诸葛瑾到刘备军中求和,愿意“愿意送回妻子,捆绑将军,还给荆州,永远结盟,共灭曹丕,以正篡逆罪”。他还将袭击荆州的事件推给已经被杀的吕蒙。吕蒙和关羽有私仇,未经吴侯孙权允许擅自出战。
[img]27287[/img]
诸葛瑾提出的三个条件和后续盟约,如果刘备顺坡下驴,答应诸葛瑾这三个条件,那就万事大吉了。然而,刘备无情地拒绝了,“汝东吴伤害了我哥哥,今天敢巧言?",把诸葛瑾骂得狗血喷头,让孙权“洗颈杀人”。刘备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把孙权推到了曹魏。孙权见和议不成,只能积极备战,同时向曹魏纳降书顺表,俯首称臣。此时,东吴与曹魏成为联盟,共同打压蜀汉。蜀汉能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泰然处之,可见其实力有多强。
第三,刘备在全国范围内攻打吴的同时,仍能震慑曹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不敢想象自己有多强大。
一般而言,蜀汉刘备全力攻打东吴,此时蜀汉国内异常空虚,正是曹魏出兵收复汉中的好时机。然而,从刘备出征孙权,到他被鲁迅火烧连营700英里,输回白帝城,曹魏军队的影子并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曹丕对刘备的军队印象深刻,认为不能轻举妄动。另一个原因是汉中由蜀汉新将魏延守卫,他是防守专家,制定了“重门之策”,汉中固若金汤。即使刘备败回白帝城,曹丕也没有趁火打劫蜀汉,而是转枪征服东吴。
蜀汉势力何时得到井喷式发展并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