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廖立和庞统的名字。庞统死后,刘备为什么不招他川?让我们看看!
廖立有点才华,但想和庞统同名还有几条街,他的名气被诸葛亮夸大了。
廖立,相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这个人,这个人在演义中只出现过一次。
起初,蜀长水校长廖立自称是孔明的副校长。他尝到了闲散、不公正和诽谤的职位。于是孔明把它当成了一个普通人,把它当成了一座汶山。听到孔明去世,他哭着说:“我终于是左翻领了!”
来自诸葛亮的廖立和庞统齐名:
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谁相经纬,亮回答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扬世界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段话记录在《三国志》蜀书廖立传中。廖立是武陵临元人。刘备领荆州牧时,他出来当官。起初,他为刘备工作,后来晋升为长沙太守。刘备进入四川时,诸葛亮负责荆州。东吴的孙权派使者到荆州表示善意。在此期间,使者问诸葛亮荆州有什么人才,诸葛亮说了史书中记载的这段话。
[img]26164[/img]
诸葛亮称赞廖立,廖立应该有些才华,他不到30岁就被刘备提拔为长沙太守,
刘备一直被称为知识渊博的人,几乎所有被刘备提拔的人都取得了成就。廖立应该很有才华。但人才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和庞统一起出名。诸葛亮的评论有点夸张。在诸葛亮的赞扬之后,廖立传记录了廖立非常失望的事情。
建安二十年来,权遣吕蒙奄奄一息,袭击南三郡,立脱身离去,自归先主。先主素认为,不深责,以为巴郡太守。
史书中记载的事件与演义有些不同。在演义中,当刘备第一次赢得益州时,曹操也占领了汉中。虽然刘备占领了益州,但他并没有赢得人们的心。他害怕曹操南下,所以他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把长沙、桂阳、江夏三县给了东吴,邀请东吴发兵合肥,遏制曹操。据史书记载,刘备并没有主动割让三个县,而是吕蒙帅军偷袭占领。刘备失去了三个县,非常生气。帅大军屯兵公安部队准备与东吴作战。后来有消息说曹操有南下的意图,刘备罢兵讲和。
[img]26165[/img]
作为一个县的太守,廖立无法支持援军,甚至可能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逃跑。如果庞统守卫长沙,吕蒙能这么顺利吗?廖立的能力不如庞统,至少在军事上远不如庞统。
庞统死后,刘备没有调廖立入川代替庞统。廖立不能做庞统的工作。
为了吓唬东吴,诸葛亮夸大了廖立。毕竟,长沙与东吴接壤,早年长沙的攸县是荆州与东吴常年对峙的地方。虽然当时盟军关系不会开战,但现在的关系好并不意味着以后会好。诸葛亮未雨绸缪,适当夸大长沙太守廖立的能力,或多或少能起到震慑作用。一旦双方关系不和谐,东吴要想攻打长沙,就必须权衡。毕竟庞统的能力已经证明了。一个和庞统一样有名的人守护长沙,东吴一定要慎重对待。诸葛亮的赞美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有效一两年,但东吴真的下定决心偷袭荆州,这种赞美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img]26166[/img]
当然,我们不能只通过一件事就给一个人下结论。让我们来看看廖立的后半生。他抛弃了长沙,刘备没有责怪他,让他去巴郡做太守。后来刘备当了皇帝,让廖立当侍中。刘禅继位后,廖立升任长水校尉。廖立在诸葛亮主政期间没有参与诸葛亮的任何军事行动。蜀中缺人才。如果廖立有军事天赋,诸葛亮不会和他一起玩(这也可以证明诸葛亮的话被夸大了)。
廖立本人没有自知之明。他很可能听到诸葛亮说他和庞统同名。在他心里,他认为诸葛亮的老板应该是他的第二个孩子。他对自己的职位非常不满。
有一次遇到总理府的李邵、蒋婉等人,就开始满嘴跑火车说刘备不好。先说南三县丢了。刘备不应该去公安部门抢三县,这使得三县没有来,汉中也没有来。他错过了机会。最后,他得到了一个空城汉中,涉及荆州的关羽。上庸没有保住,然后批评了关羽、向朗、文恭、郭攸等人。反正蜀国没人比它强。
廖立的言论看似有道理,其实都是马后炮。如果你真的想有这些远见,早在刘备让他当巴郡太守的时候就该说了。没有发表意见表明他当时根本看不到。事后在这里抱怨,诽谤先帝诽谤同事太多了。事后,李邵和蒋婉迅速向诸葛亮报告。
诸葛亮没想到廖立会是这样一个人。一开始,门户失去了长沙,先帝没有受到惩罚。如果你不想回报,诽谤先帝,贬低他的同事,那就太过分了。这样的性格永远不能保持新年,所以刘禅和廖立被流放了。
廖立也知道自己的错误,顺从地去了流放地。和后来也被流放的李燕一样,他在诸葛亮死后哭了起来。他知道没有诸葛亮,他可能很难被朝廷使用。后来,姜伟去了流放地,看到廖立精神很好。他回来说了好话,廖立的家人被放回了成都。
廖立的能力不如庞统?至少军事远不如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