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麽没有东吴的配合,姜维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北伐曹魏?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蜀国在三国中实力第一,在蜀国倒数第一。

自公元228年以来,诸葛亮开始了北伐。截至他死后,共有7次北伐,其中第四次是防守。蜀魏没有战斗,第五次只有部分教师,诸葛亮没有亲自征服。

自公元238年以来,姜伟开始北伐。截至蜀国灭亡时,共有11次北伐。在蜀国灭亡的前一年,姜伟率领北伐,最终输给了邓艾。此外,姜伟北伐的两次大败都输给了邓艾。

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其次是江东吴国,实力最弱的是蜀国。按照正常逻辑,国力弱的时候要躲在一边休息,慢慢积累实力,坐着看老大老二龙争虎斗,蜀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反复攻打最强者。那么为什么蜀国的诸葛亮和姜维反复北伐魏国呢?

诸葛亮北伐期间,吴魏爆发了一场石亭之战。后来,孙权还联系了辽东公孙渊,准备攻打曹魏。241年前,孙权多次攻打魏国,但后来吴魏只爆发了东兴之战。孙权刚去世时,魏国偷了机会。可以说,诸葛亮北伐与东吴合作,而江伟北伐时,几乎没有盟友合作,属于蜀国独立进攻魏国。为什么江伟在没有东吴合作的情况下反复进行北伐?

[img]23131[/img]

蜀国处境最危险,不打魏国,魏国只会变得更强,蜀国会越来越不可抗拒!

夷陵战争结束后,蜀国达到了“危急生存之秋”的地步。幸运的是,诸葛亮及时缓和了与东吴的关系。蜀吴重新建立了盟友关系。此外,吴发现蜀国需要约束魏国,因此蜀国避免了被吴魏瓜分的命运。

尽管避免了吴魏结盟瓜分蜀国的命运,但蜀国的处境仍然是最危险的,因为蜀国地小人少,发展潜力太小。

据史料记载,魏国官方注册人口约500万,东吴人口约250万,蜀国人口仅100万。正常情况下,无论蜀国如何发展,与魏国的差距都会越来越大,除非生产力有飞跃。需要注意的是,汉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还在中原,蜀江南蛮荒,占据中原的魏国更容易恢复实力。

尤其重要的是,在魏国占领的关中地区,董卓在汉末陷入混乱,导致当地荒芜。如果蜀国不与魏国作战,让魏国安心发展,长安地区将迅速恢复健康,然后可以作为魏国攻击汉中的后勤基地。

@ 蜀国一再北伐魏国。首先,它必须战斗,努力扩大领土,增强实力,获得更多的人口和土地,占领战略要地。其次,它拖动魏国,消耗魏国,防止魏国安心发展,进一步扩大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这是以攻而不守的战略。相反,一旦没有频繁的北伐,魏国就能迅速积累实力,从容准备伐蜀,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img]23132[/img]

蜀国内部矛盾严重,需要频繁的外部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

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在内部爆发矛盾时,往往会选择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这一举动屡试不爽,至今仍被政客利用。

蜀汉高层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它们分为老派和荆州派,但他们都不是益州本地人。事实上,在蜀国的高级官员中,益州出身非常罕见,只有少数人。因此,在政治权益方面,益州士族与外国贵族之间必然存在矛盾。

除了政治权益,还有经济矛盾。蜀国的军费和财产从何而来?自刘备以来,蜀国几乎一直在发行“15泰铢”,重量是原来5泰铢的三倍多,但货币价值是100倍,可以套利30倍以上。显然,蜀国很少用货币掠夺人民财富,包括益州士族的财产。在这个过程中,益州士族和蜀国很难没有矛盾。

如果蜀国不与魏国作战,内部矛盾随时可能爆发。然而,蜀国经常在恢复汉朝的旗帜下进行北伐,这不仅可以掩盖和转移一些矛盾,还可以在战时统治益州,抑制益州士族的利益需求。

至于北伐魏恢复汉朝,诸葛亮时代可能确实想恢复汉朝,但后来北伐多次失败,随着魏国越来越强大,“恢复汉朝”可能只是出兵的原因。

[img]23133[/img]

蜀国频繁北伐,或许形成了相关利益集团,就像明末辽东集团一样!

蜀国人口稀少,百万人口中有10万士兵。“军民比”的比例在古代和现代都是罕见的;与此同时,蜀国一直在发行“直15铢”,对人民财政的严厉剥削也是罕见的。可以说,当时蜀国大致是“一切都是为了北伐”,全国各地的各种资源都向军队倾斜。

在这个过程中,军事将领获得了巨大的利益,那么他们想停止战争吗?显然,不太可能认为,一旦北伐停止,蜀国进入休养阶段,资源可能不会向军队倾斜,也不会获得巨大的利益。

因此,现实可能是蜀汉军事集团和文官集团相互勾结,逐渐形成利益集团,以北伐的名义获取利益,甚至主动推动北伐战争。明末,辽东集团也是如此。为了抵抗后金,明朝不得不全力支持他们,每年投入无数的钱和材料,让无数的官员吃油。

诸葛亮时代,这种集团可能还没有形成,但姜维时代可能已经形成。以姜维北伐时间为例:238年、240年、247年、249年、250年、253年、254年、255年、256年、257年、262年。其中,从247年到257年,蜀国几乎每年都独自北伐,没有东吴的配合。真的有必要这么频繁吗?

诸葛亮时代,蜀国北伐的原因大致可以说是恢复汉朝,用攻代守拖魏国,获得土地人口,转移矛盾。

然而,在姜伟时代,蜀国北伐的原因应该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汉朝的恢复可能已经消失,相关利益集团已经出现。也许还有姜伟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北伐。例如,最后一次北伐与蜀国的内部政治斗争有关。廖华还批评姜伟不应强行北伐。

@ 诸葛亮制定的北伐战略本身没有错,但时代变了。江伟执政军权时,三国形势不同。例如,东吴没有配合伐魏,但他仍然经常北伐。与此同时,蜀国未能调动吴国北伐的积极性,导致最弱的蜀国和最强的魏国频繁消费,最弱的蜀国必然会倒下。


为什麽没有东吴的配合,姜维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北伐曹魏?为什麽没有东吴的配合,姜维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北伐曹魏?

,,,,,,,

  • 解密: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是政治花瓶吗?
  • 公元239年,曹魏政权进入另一个政治周期,直到嘉平元年(249年)结束。在权力的游戏和重组中,一个女人也承受着难以忍受的...

  • 三国密史:为什么老将黄忠年近花甲才名垂天下?
  • 说起黄忠,人们自然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二字。的确,黄忠出名的时候已经很老了。关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

  • 盘点十大古代神射手:三国时期居然占一半!
  • 第一:后羿 后羿,又称「夷羿」,据说夏朝东夷族有穷族首领,善于射箭。据说他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创始人,被称为“国王”。...

  • 姜维十一次北伐的动力是什么?只是因为蜀汉被排除在外
  •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蜀汉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姜维早年在曹魏营不成功,后来被诸葛亮...

  • 一介书生把邓艾、钟会、姜维一网打尽!
  • 三国时期,人才众多。其中,魏国的邓艾、钟辉、蜀汉的姜伟三位将军被称为后三国时期的三位杰出人物。如果说三个人的才能,其...

  • 是谁摧毁了蜀汉政权?姜维昏昏欲睡,毁了刘氏的江山?
  • 263年8月,曹魏权臣司马昭以邓艾、钟会为将军,派出18万军队攻打蜀汉。短短四个月后,后主刘禅不战而降,42年来蜀汉政权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