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优缺点是什么?

想知道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吗?有什么优缺点吗?事实上,雕版印刷是在唐朝发明的,在唐朝中后期广泛使用。
方法如下:将木材锯成木板,将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贴在木板上,然后根据每个字的笔画,用刀一个接一个地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在板上。

木板雕刻后,您可以打印书籍。打印书籍时,先用刷子蘸墨水,在雕刻的板上刷,然后用自纸复制在板上,然后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刷在纸背上,取下纸,一页书打印。一页一页地打印,装订成一本书,一本书就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刻字,然后打印,我们称之为“雕刻印刷”。

根据邵经邦《洪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皇后长孙收集了封建社会妇女典型人物的故事。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土长孙皇后去世,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给唐太宗。唐太宗看到后,下令用雕版印刷印刷。贞观十年是公元六三六年。《女则》的印行时代可能是今年,也可能是稍后。这是中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

[img]22904[/img]

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也许当时民间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书籍,唐太宗才想到印《女则》。雕版印刷发明的时代一定比《女则》早。到了9世纪,中国用雕版印刷书籍已经相当普遍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编成诗集——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公元八二五年一月二日),白居易的朋友元祯写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庆集》的序文。序文说:当时人们在街上卖白居易的诗,到处都是这样。在过去,人们称雕石为“模勒”,在唐代,也称雕版为“模勒”。这里的“模勒”二字就是雕版印刷的意思。《旧唐书》还记载,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十二月,唐文宗下令各地不得擅自雕版印刷历书。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其他古籍的记载,当时剑南、两川、淮南道的人。用雕版印刷历书,在街上出售。每年,管历法的司天台都没有发出新历,但普通人印的新历却无处不在。颁布历法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东川节使冯宿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信,演奏请禁止私人出版历书。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如何禁止一个命令?虽然唐文宗下了这个命令,但民间刻印的历书依然处处流行。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也有不止一个人民间印刷历书。

黄巢起义时,唐熙宗慌慌张张地逃到四川。皇帝也逃走了,当然没有人来管理禁印历书。所以,江东地方人民自己编印历书出售。唐中和元年(公元八八一年),有两个人印的历书,在月大月小上差了一天,发生了争执。一位当地官员知道了,说:“大家都是同行做生意,相差一天半又有什么关系呢?“历书怎么能差一天呢?当地官员的说法真的让人笑掉了牙齿。

这件事告诉我们,江东至少有两本印刷历书。刘毗跟随唐熙宗逃到四川,在他的家训序言中也说,他在成都的书店里看到了很多关于阴阳、杂记、占梦等方面的书。这些书大多是雕版印刷的。可见当时成都的印刷业比较发达,不仅印历书,还印其他书籍。唐代刻印的书只保存了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咸通九年是公元八六八年,已经离开一千多年了。

这本书是世界上最早的雕板印刷书。图片也雕刻在整个版本上,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

五代时,有一位封建官僚叫冯道。他看到江苏、四川等地人民出售的印本书种类繁多。仅仅没有儒家经典,唐长兴就建议皇帝在三年后雕刻印刷儒家经典。

[img]22905[/img]

当时印刷了九本经书,经历了四个朝代。直到后周广顺三年,花了22年才全部刻成。这本书影响很大。后来有人认为印刷是冯道五代发明的,当然是不对的。

到了宋代,印刷业更加发达,全国各地都刻着书。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经》刻板13万元;北宋政府的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印经史书,刻板10多万元。从这两个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印刷业的规模。宋代雕板印刷的书籍有700多种,字体整齐朴素,美观大方,后来被中国人诊断出来。宋代的雕版印刷一般用木板雕刻,但也有人用铜板雕刻。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店”印刷广告中使用的铜版,说明当时也掌握了雕刻铜版的技术。

说到印刷书籍,雕版印刷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本书,只雕一次木板,就能印出很多部分,比手写快很多倍。然而,用这种方法,印刷一本书必须雕刻一次木板,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能快速,大量的书,有些书很多,往往需要雕刻多年才能雕刻,如果书印刷不再重印,不,雕刻好的木板是完全无用的。改进的方法有哪些?

11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中国有一位名叫毕盛的发明家,最终发明了一种更先进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印刷技术。毕升用胶泥做成一个四方长的柱子,一边刻上单词,然后用火烧硬。这是一个活字。印刷时,先准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着松香和蜡。铁板周围有一个铁框。铁框里密密麻麻地装满了活字。一个铁框是一个版本,然后用火在铁板下烘烤,使松香和蜡熔化。

另外,用一块平板压在排好的活字上,把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就像雕版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了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第一块板印刷后,第二块板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印得很快。毕升把每个字都刻了好几个;常用的字刻20多个遇到没有准备好的冷僻生字,就临时雕刻,用火烧成,非常方便。印刷后,将铁板放在火上加热,熔化松香和蜡,拆下活字,下次使用。

这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这种胶泥活字叫泥活字。与今天的印刷方法相比,毕盛发明的印刷方法2虽然非常原始,但已经具备了制作活字、排版和印刷活字的三个主要步骤。@ 毕升对印刷的贡献非常大。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专门记录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


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优缺点是什么?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优缺点是什么?

,,,,,,

  • 李世民徐惠妃:她是历史上唯一赢得武则天的女人!
  • 最近,《武媚娘传奇》正在播出,各种话题源源不断。不过,发现很多武则天的电视剧,都有类似的情节——武则天,不,那时还不...

  • 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是怎样三招搞定李治的?
  • 李志和武则天:唐高宗李志,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继承了大统。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客观地说,...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