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陈寿在《三国志》一书中贬低诸葛亮?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陈寿为什么贬低诸葛亮。我们来看看!

第一,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已经是晋朝人了。晋朝是司马氏的世界,司马氏的祖先是司马懿,他曾多次与诸葛亮作战。因此,作为晋朝的历史官员,陈寿在叙述和评价诸葛亮时,只要涉及到司马懿的军事战争,陈寿就投鼠忌器,尤其是在评价诸葛亮的军事成就时。这很容易理解。如果把诸葛亮的军事胜利记录得淋漓尽致,难道不是对司马懿的丑化和羞辱吗?你知道,司马氏一直是残忍和冷血的。司马懿对曹氏族的杀害和司马昭的杀害历历在目。在如此可怕的高压下,陈寿贬诸葛,捧司马也是人之常情。

[img]22641[/img]

二是陈寿家族与诸葛家族的恩怨。陈寿是晋朝人,但他的真实身份是“亡国贱俘”。他曾经是蜀汉人。后来司马氏统一了三国,陈寿变成了晋朝人,他家和诸葛家的恩怨形成于蜀汉时期。陈寿的父亲曾经是马苏的军队。马苏失去街亭后,被诸葛亮处以极端刑罚。作为相关责任人员,陈寿的父亲自然受到了严厉的惩罚。经历过战争的陈寿的父亲可能没有抱怨,但从未经历过战争的陈寿可能无法放手。此外,在陈寿出生的第二年,诸葛亮死于疾病。当然,他们没有交集,但命运让人觉得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陈寿的顶级老板,陈寿曾经“羞辱”。这样,陈寿集中了两代人的恩怨,在记录诸葛亮时,怎么能公平客观呢?

[img]22642[/img]

@ 益州地方势力对荆州集团的怨恨。在刘备建立的蜀汉帝国中,有三个势力集团,一个是荆州集团,如诸葛亮、魏燕,这是蜀汉的核心力量,另一个是东州集团,如李燕、法正,这是蜀汉的主要目标,第三个是益州当地势力,如黄权、乔周,这是蜀汉的主要目标。那么,陈寿属于哪个群体呢?答案是益州的地方势力。陈寿是益州人。他的老师桥周也是益州地方势力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压制。这种长期的“差别待遇”使陈寿对整个蜀汉和荆州集团产生了偏见。因此,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实际总负责人和荆州集团的负责人,不受陈寿的欢迎是合乎逻辑的。

[img]22643[/img]

第四,陈寿个人层次的局限性。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陈寿在蜀汉的水平很低,甚至可以说已经被边缘化了,这就决定了很难接触到蜀汉的核心层。至于诸葛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军事决定,陈寿无法准确把握其原因。例如,诸葛亮的北伐一方面是战术进攻,另一方面是战略防御。有必要通过“进攻而不是防守”来实施“与其坐着等待死亡,不如进攻”的战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阴谋不是必需品。重要的是你不能轻易失去有效的力量。这就像在足球比赛中一样,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前提是你能抓住球,不能轻易失去球权。从陈寿的角度来看,如果达不到诸葛亮的高度,自然会武断评价诸葛亮的“诡计为短”。

结论:以上是作者总结的,陈寿贬低诸葛亮的四个原因:害怕司马、家庭怨恨、派系斗争、个人限制。虽然历史书是最接近真实历史的,但仍然很难摆脱人们的倾向和局限性。毕竟,走在社会上的人是非常现实的。似乎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永远不要陷入“历史虚无主义”。


为什么陈寿在《三国志》一书中贬低诸葛亮?为什么陈寿在《三国志》一书中贬低诸葛亮?

,,,,

  • 解密:为什么三国著名谋士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 英雄招聘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一些单位的双向选择。 好处是打破铁饭碗,有前途。显然,徐...

  • 蜀汉能臣廖立:因批评刘备的战略决策而被免职
  • 蜀国官员批评关羽免职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国有廖化,所谓“蜀国没有将军,廖化是先锋”。事实上,蜀国还有一个姓廖...

  • 刘禅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如何?
  •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如何?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和谐与美好得到了历代有识之士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封建社会最理想、最完美...

  • 解密:诸葛亮策划了小乔和曹操的绯闻?
  • “东风不和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这首诗只是一个假设,东风终于和周郎便,三国时期的大美大乔小乔。它没有被曹操锁...

  • 名将檀道济是个什么样的将军?最后为何被冤杀
  •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随主征战,战功卓绝,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却也因此而招致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矫诏将其处死。那么...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