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统一朝代,享国37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中国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努力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隋文帝以前的帝王为什么不能用“科举”来打击士族门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隋文帝登基后,建立了“科举制度”。经过隋唐初年的不断完善,“科举制度”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彻底瓦解了士族门阀对选官权的垄断。“科举制度”完善后,士族门阀完全退出政治舞台。
“科举制度”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制度,只不过是通过考试来选择官员。在汉末三国成立至隋朝的数百年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隋文帝以前的皇帝不使用“科举”来打击士族的门阀呢?
[img]22325[/img]
主导社会的关键条件有三个:政治垄断选官权、文化垄断教育舆论、经济控制大量人口土地。经济控制人口土地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庄园将人口束缚在士族土地上,脱离国家控制。
因此,在士族门阀主导社会的时代,大量的中下层人员受到士族的控制,自然不可能接受教育。士族门阀在文化上垄断了教育舆论,那些不接受士族门阀的人仍然无法获得应有的教育机会。
[img]22326[/img]
在士族门阀控制人口和教育的情况下,即使皇帝“只有人才”,也很难选择士族门阀以外的人才。士族以外的贫困儿童不能接受应有的教育。通过考试选出的人才基本上是士族的孩子,毫无意义。
直到南北朝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斗争,士族庄园逐渐解体,士族对教育的垄断也被打破,贫困儿童逐渐获得了教育的机会。在此基础上,隋文帝建立了“科举制度”,以打击士族的门阀。
隋朝以前的皇帝为什么不用科举制来打击士族门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