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约8000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相继出现,国力逐渐衰落。以下是李靖在和谈过程中敢于“背信弃义”突袭东突厥可汗的详细介绍。让我们看看!
贞观四年((630年),“军神”李靖率领3000名骑兵袭击东突厥可汗牙账,东突厥最高统治者杰利可汗逃往铁山(今内蒙古大青山)。在唐军的强大压力下,杰利可汗决定实施缓兵计划,主动向唐朝求和,而唐太宗则派洪鲁卿唐健议和。
出乎意料的是,当唐健和杰利可汗和解时,李静率领1万名骑兵袭击了东突厥可汗的牙帐。杰利可汗和东突厥军队毫无准备,立即全面崩溃。杰利可汗在逃跑的路上被唐军俘虏,东突厥汗国灭亡。
那李靖为什么敢在和谈过程中“背信弃义”突袭东突厥可汗呢?
[img]21997[/img]
一、对颉利可汗的不信任
东突厥最高统治者杰利可汗狡猾而不诚实,多次破坏与唐朝达成的协议。因此,唐太宗和李静都不认为杰利可汗真的想和解,他们都意识到杰利可汗所谓的“和谈”实际上是一个缓慢的计划,从一开始就不想遵守。
二、战略军事考虑
当时,虽然杰利可汗被迫与唐朝和平,但仍有许多贵族和部门支持杰利可汗,但李静的战术使杰利可汗无法及时组织抵抗。如果李静此时停止进攻,给杰利可汗喘息的机会,那么征服东突厥的结果可能会被切断。
此外,李靖一贯的智慧风格是“士兵昂贵,速度快,攻击他们不准备”。当时,杰利可汗唐朝同意议和,忽视了警惕,这对李靖来说是一架千载难逢的战斗机。此外,当时唐军士气旺盛,停止进攻必然会导致军心动荡,导致不可预知的问题。
[img]21998[/img]
三、唐太宗的暗示
东突厥灭亡后,唐朝的皇家历史出于各种原因弹劾了李静。但有趣的是,皇家历史弹劾李静的指控是“没有办法治理军队,掠夺财产”,而不是忽视皇帝,擅自与正在讨论和平的东突厥作战。可以看出,唐太宗从一开始就没有给李静“停止战争和平”的命令。
唐太宗不愿意接受,无论是出于对杰利可汗的判断还是自己的雄心壮志。然而,作为失败者,东突厥主动邀请和平,唐太宗很难不接受。因此,唐太宗一方面派唐俭讨论和平,另一方面,他没有给李靖下停战令,这意味着李靖可以在和平过程中攻击东突厥。
李静很好地理解了唐太宗的真正意图,最终完成了东突厥灭亡的伟大事业。因此,唐太宗后来不仅没有离开李静,而且最终将李静提拔为尚书省的右仆,并被列为核心首相。
为什么李靖敢在唐节与杰利可汗议和时突袭东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