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著称的飞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动荡。公元317年,晋朗邪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成立东晋,占据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纠纷层出不穷。由彝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摧毁了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公元373年后,东晋梁(今陕西汉中)被占领、宜(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因此,前秦皇帝傅坚雄心勃勃,想以“疾风扫秋叶”的势头,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战”等成语典故均来自于渭水之战。
战争起源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傅生想除傅坚,傅坚先下手为强,杀了傅生,自立为大秦天王。
傅坚重用汉人王猛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统一北方。在王孟死前,他一直阻止了傅坚的南方政策,并建议傅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他认为,虽然前秦的国力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统一了北方,时机还不成熟,东晋有长江的自然危险。王猛死后七年,傅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许多前秦大臣表示反对,希望尽快统一中国的傅坚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有数百万军队,只要我下令,让士兵们把鞭子放进长江,足以切断流水!」,此为成语「投鞭断流」之典故。
兵力比较
前秦:
27万地族兵(主力,决战者15万),鲜卑等其他民族兵力20多万(主要在荆州战场),60万民夫(未投入实战)。被称为百万
东晋:
决战期间,北府兵8万,兵力7万。
秦晋飞水之战的战斗背景 前秦南下伐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