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战背景:明万历时期,日本国内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然而,中国仍有一些封建主拥兵自重,难以控制。丰臣秀吉为缓解国内矛盾,巩固统治,引起国内关注,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作为第一步,朝鲜提出了“假道入明”的傲慢要求,自然被朝鲜政府拒绝。
万历二十年(1592年)4月13日,丰臣秀吉发动第一次侵朝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庆长之战”,中国称之为“任辰战争”。日本侵略军乘坐700多艘大小舰船,第二天早上在釜山登陆,分北、南、中三路发动进攻。占领汉城、开城和平壤只用了两个多月。朝鲜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因此,朝鲜王遣使向明朝求助。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唇齿相依,而“关白(指日本首相丰臣秀吉)之图,其实意在中国。"(明援朝经略宋应昌语,见《明史·纪事本末》卷62)鉴于这种情况,明朝廷决定派兵援朝抗日。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明军入朝参战。连克平壤于1593年初开城。四月二十日,汉城被收复。日军退据南诸道,并提出议和。不久,实现了停战。
日本太政大臣丰臣秀吉于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第二次发兵侵朝。应朝鲜国王李敏的要求,明朝援军与朝鲜军队合作作战。东南战争结束后,朝鲜侵略日军被压缩在朝鲜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和南海。丰臣秀吉于1598年7月去世,侵朝日军准备撤回日本。日军盘踞在朝鲜东南部的一个角落里,除了驻蔚山第一军的主力已经提前撤退外,还有46000多名士兵。其撤退部署为:11月,东部驻西生浦、梁山、竹岛各部先行撤退,集结在釜山,等待船舶返回中国;中部居昌的敌人在当地上船,回到自己的国家;西部驻扎顺天、泗川、南海和固城的日军,在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别聚集在巨济岛,然后乘船返回中国。
当时,中朝联军水师主力2.6万人,约800艘战舰部署在古今岛海面上,掌握了朝鲜半岛西南海域的制海权。明朝水务总监陈磷首先了解了日军撤退的情况,决定在海上阻止日军,并做出了相应的部署:(1)联军水务总监的主要力量从古今岛向前推进,前往左水营和老岛东海;(2)在左水营建立基地和联合作战指挥所;(3)占领猫岛(今日韩国罗南路东南),封锁阳光湾(东南),控制露梁津海峡(今日韩国庆尚南路西南),切断小西行长率领第三军的退路;(4)在露梁海峡及其东海域巡逻,监控泗川、南海和固城日军的动向。
露梁海战背景:丰臣秀吉南洋扩张军事侵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