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战:在反思中日甲午海战的同时,也要重新审视露梁海战——中日爆发的另一场海战冲突,从历史上吸取教训。露梁海战是明朝万历26年11月,也就是公元1598年在朝鲜半岛以西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
20世纪80年代,丰臣秀吉结束了战国时期,统一了全国,然后制定了征服朝鲜、吞并中国和迁都北京的侵略计划,并于万历20年(公元1592年)发动了侵略战争。朝鲜两月内战败,三都八县国土丧失,不得不向明政府求助。明政府任命李如松为提督,率兵援朝。明军参战第二年年初(公元1593年),即收复平壤、开城、汉城,日方提出议和停战。四年后(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增兵北犯,入侵朝鲜兵力60多万,战舰近3000艘。在中朝联军的全力反击下,日本被压缩在朝鲜南部的一个角落。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撤军。中朝联军水师完全掌握了海权制度,决定在朝鲜半岛以西海域设伏,打击或全歼日本撤退部队。
在丰臣秀吉死亡前夕,被压缩在朝鲜东南沿海的顺天、四川和南海的日军已经开始秘密撤退。此时,超过4.6万人准备从海上逃跑。当时,中朝联军共有2.6万名水手和约800艘军舰,切断了顺天首先逃离的日军后路。四川和南海的两名日军试图通过露梁海峡支援,中朝水手联军设伏在露梁海峡以西。1598年11月19日丑时,两军相遇,海战爆发。被封锁的日本援军掉头南下。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伏击后,回到北方,再次被联军拦截。联军分为北、西、东,面对日军。这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的船数不胜数。从阴影中,近敌船,前锋放火炮,喊着直奔小偷。所有的船都应该。贼之我来了,一时鸟枪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在水中的人如雨”(柳成龙的《惩避录》)。
70多岁的明水师老将邓子龙带头,在座舰被日舰包围后,亲率300名精兵抵达近日舰后登船与日军肉搏战。日军在激战一夜之间损失了40多艘战舰。日军无心恋战,下令突破。日本舰队乘雾弥漫,勉强冲出包围圈。联合舰队紧跟不舍。邓子龙的旗舰一马当先,冲进敌舰,被火箭击中,老将邓子龙顽强战斗到最后一口气,不幸英勇牺牲。朝军将领李舜臣发现邓子龙的旗舰着火燃烧,立即赶来救援。不幸的是,他在路上被流弹击中。他把衣甲交给侄子李莞,命令他代替自己指挥作战。不久,他闭上了眼睛。中朝老将以身殉国,气贯长虹,鼓励联合舰队全体士兵更英勇地杀敌。这时,明将陈蚕、季金率领的增援舰队赶到,这支新出现的生力军,又将日舰层层包围,分割聚歼。经过半天的激战,直到中午,大多数日本船只要么焚毁沉没,要么被联军俘虏,被遗弃船上岸的日本军队也在陆地上被歼灭。到目前为止,露梁海战和持续六年的日本侵略战争已经结束。
在整个露梁海战中,共有450多艘日军舰船被击沉焚毁,数万日军被歼灭。战后不久,丰臣家族失去了大量的精兵和设备,也失去了许多著名的支持。不久之后,决定日本命运的“霞口之战”爆发,在战斗中试图吞并朝中、雄心勃勃的丰臣家族被德川家族打败,最终失去了对日本的控制。直到18世纪,日本才真正结束了“战国时代”,日本的实力得以恢复,并在明治维新后重新点燃了战争。这场战斗和战争是东亚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里程碑。在战争中,火器被广泛应用于两军。@ 李舜臣发明的龟船机动性好,防御力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战舰之一。
翻开史书,研究甲午海战的人比比皆是,但研究露梁海战的人却很少。露梁海战并非完胜,最大的失败在于未能做到“宜将剩勇追穷寇”。纵观世界近代史,拿破仑在自己的土地上被滑铁卢战役击倒,反法联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德国入侵苏联。苏联的反击不仅仅是把侵略者赶出国门,而是征服了柏林、希特勒、戈培尔等自杀。只有战后,德国才能真正反思自己的侵略罪行,彻底抛弃军国主义。相反,虽然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蒋介石拒绝了罗斯福总统派遣占领军并归还琉球的好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偿,但日本军国主义从未被这种反思所感动,而是经常在钓鱼岛问题上写文章。
在露梁海战和整个任辰战争中,持续了六年,中朝和日本都输了。虽然中朝在日军撤退时组织了露梁海战,对试图逃跑的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但明朝政府没有勇气和决心追求胜利,尤其是在拒绝成为战败日本部长后。侵略者必须对侵略犯罪造成的伤害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他会把对方和解的善意当成软弱可欺,力量恢复后卷土重来,就像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一样。事实上,虽然丰臣秀吉死了,但幸运逃离露梁海战的岛津义红、小西行长等战犯是丰臣秀吉侵略政策的赞成者和追随者。他们成为日本的“民族英雄”,没有受到任何制裁。随着日本战争的加剧,明朝政府有机会以朝鲜为基地,组成中朝联军到日本追究责任,而不是侵略日本领土,而是让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日本应当赔偿侵略战争对中朝造成的重大伤害,不仅可以缓解国库空缺,还可以及时消除日本的贪婪,彻底根除军国主义滋生的土壤。
露梁海战的前因后果:中国明朝本有机会灭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