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令人窒息的吴桥兵变:明清火器对比从此逆转

大家都知道,清末国力弱,西方列强兵炮利差,主要是因为火器差。然而,我们的火器发展早在明末就装备了大量军队。如果不是兵变,历史进程可能需要重写。这次兵变是孔有德的吴桥兵变。

明朝首相徐光启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对西方科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军事方面,他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在登州(蓬莱)建立军事基地,从葡萄牙进口红色大炮(农炮),邀请100多名葡萄牙军事人才指导明军学习大炮的使用和建设技术。登州巡抚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大弟子。

在登州训练的军队中,有两个后来出名的人,一个是孔有德,一个是耿仲明。这两个人都是辽东人(现在的辽宁)。原来毛文龙是明朝皮岛总兵毛文龙的下属(在鸭绿江口附近)。然而,他以自己的军队为荣,拒绝接受明朝名将袁崇焕的控制,纵容士兵,被袁崇焕杀死。后来,孔有德和耿仲明投靠登州巡抚孙元化账户,守住了自己的关键点。

孔友德的下属大多来自辽东,与山东不对。但这支军队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是一支王牌部队,但从未被派往战场。当皇太极率领满族军队攻打大凌河(现在的凌海)时,明朝军队的祖先和其他部门都被包围了。孙元化派孔得到了德率部门的帮助,从海上开始。不久,他以强大的北风回到了登州。孙元化命令从陆地上帮助他。

令人窒息的吴桥兵变:明清火器对比从此逆转

军队行动缓慢,行军多日,抵达河北吴桥。由于辽东军和山东军政一直不和谐,一路供应无法保证,军粮基本上是自己筹集的。到达吴桥时,当地政府没有安排军粮。孔有德的下一个士兵冲进当地人家,试图索要一只鸡。这个家庭坚决不给,导致了激烈的冲突。

孔有德等人就此举兵叛乱,攻打县城,一路南下,一直攻打登州城。登州巡抚孙元化主张安抚叛徒,失去多次消灭机会,但叛军成功进攻登州城。在辽东另一位将军耿仲明的帮助下,孙元化仍然有安抚叛军的幻想,叛军攻打了登州。

在叛军一路胜利和朝廷安慰无效的情况下,朝廷一路派出军队进攻。孔有德等带领1万多人投降了满族领袖皇太极。同时,他们带走了大量的红色大炮等火器和相关技术人员。皇太极的军事攻击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满足军队的需求更加不可战胜。

叛乱的导火线是一只鸡,但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一、明军的弊端

明朝军队扣除粮食和工资是很常见的,士兵们经常被掠夺,尤其是在辽东。袁崇焕先斩杀毛文龙后,他的下属更难以控制。此外,山东各地对辽东士兵的不同看法和援助也是原因之一。

二、控制不力,犹豫不决

虽然孙元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过于相信孔有德和其他人把最先进的武器和设备交给了他们,没有有效地控制这些军队,导致一旦叛乱,他们就遭受了自己的制度。在消灭叛军的过程中,孙元化的犹豫是致命的,无论是从自己的责任还是从国家利益。

不幸的是,清军占领全国后,清朝皇帝再也不重视火器更新,武器建设停滞不前,徐光启也没有这样的例子。到了八国联军攻打大沽炮台的时候,我们的大炮还停留在200年前的水平,让僧格林沁的军队凶猛而强大,但武器却落后了,只能看到北京落下了。可以说,叛变的历史后果之一是我们已经暂停了火器的发展,这可能是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后果。

吴桥兵变也告诉我们,用人之道至关重要。有德有才的人是用人之上的选择,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人;有德无才的人,道德榜样的作用还是可以影响后人的,作用还是积极的;没有德无才的人,没什么,基本没什么可怕的;没有德才的人,如果控制不好,会比没有才的人造成深远的伤害和深远的影响。


令人窒息的吴桥兵变:明清火器对比从此逆转令人窒息的吴桥兵变:明清火器对比从此逆转

,,

  • 孔有德被大清王朝封为什么王 孔有德为何会自焚
  • 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

  • 大明投靠皇太极的名将有哪些?结局不是很好?
  • 皇太极即位后,积极实施扩张政策。 对朝鲜不宣而战,迫使其签署《江都和约》。不久,他带领军队迫使朝鲜国王李称臣纳贡,并承...

  • 永历政权的最后一个高潮:李定国再次被吴三桂击败。
  • 李定国的名王是指南明时期的民族英雄李定国在西南抗清斗争过程中击败了两位清朝王子,一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位是尊重亲王...

  • 朱凤德,明朝第九代楚王朱华奎的女儿,她和王国梓的婚礼流程是怎样的?
  • 崇祯十六年(1643年),位于大明京师皇宫,明思宗朱由检的心早已忧心忡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明军在至关重要的松锦战争、朱...

  • 康熙皇帝即位后,三藩如何严重威胁清朝统治?
  • 康熙皇帝即位后,三藩势成分离,严重威胁清朝统治。他们在与同胞作战时表现出的勇气、战略和智慧真是令人惊叹。让我们详细介...

  • 古代文人喜欢菖蒲的原因是什么?原来菖蒲象征着[文人气节]
  • 你知道古代文人为什么喜欢菖蒲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江南有七种习俗:弹古琴、品普洱、穿唐装、听昆曲、燃沉香、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