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5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8月23日,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实施的战略防御和进攻战役。为了摆脱困境,防止轴心国集团崩溃,双方决定在苏德战场上发动大规模的夏季进攻,以恢复战略主动权。
考虑到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区的有利情况,德军指挥部决定实施代号为“堡垒”的战役,试图从南到北对突出部根部进行向心突击,包围苏军中央军和沃罗涅日军,然后对苏军西南军进行突击,向东北发展进攻。
为了发动这场战役,德国军队使用了中央集团军队(司令是H).G.von克卢格元帅、第二集团军,南集团军(E司令).von曼施泰因元帅)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苏德战场70%的装甲师和65%以上的作战飞机,总兵力90多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炮2700辆,飞机2050架,包括“虎”、“豹”坦克和“斐迪南”强击炮、福克沃尔夫190A战斗机、汉克尔129攻击机和大量新技术武器苏联最高指挥官判断德国试图,决定暂时转移到库尔斯克突出部门,消耗敌人突击集团,为转向反攻和战略总攻创造条件。
K.K.由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奉命从奥廖尔方向抗击德军进攻,N.F.瓦图京将军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由别尔哥罗德地区对德军进攻;完成防守任务后,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转向反击。苏联元帅G.K.朱可夫和AM.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队的行动。战争开始前,中央军和沃罗涅日军共有133.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万多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
作为战略预备队的草原军区(7月9日起更名为草原方面军,指挥官为I.S.科涅夫将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后面展开。会战结束后,根据苏联军队的行动性质,可分为防御和反击两个阶段。
防御阶段(1943.7..5~12)德军原定于7月5日3时发动进攻。由于苏军炮火反对突击集团集中区域的准备,被迫将进攻推迟到5:30至6:00。同日,德军将用于“堡垒”战役的基本部队投入战斗,试图以装甲师的“冲击”突破苏军防御,接近库尔斯克。双方在地面和空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航空兵的支持下,苏军多次击退敌人。7月10日,德军在苏军中央军区的进攻受阻,仅楔入苏军防御深度10~12公里;在沃罗涅日军区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南的积极进攻失败,然后向奥博扬和科罗恰进攻。受挫后,他们将主力转移到普罗霍罗夫卡,试图从东南夺取库尔斯克。苏军指挥部看透了德军的企图,决定对敌楔集团进行反突击。
为此,大本营调动预备队(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近卫第五集团军另外两坦克军)加强沃罗涅日方面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一场战争,双方共派遣了1200辆坦克和自己的火炮。经过激烈的战斗,苏军获胜;德军损失了400辆坦克,1万多名官兵被杀。德军在突出部南前最远只推进了35公里,然后他们的基本兵力被迫转移到防御中。
反攻阶段(1943..12~8.23)苏军击退德军后,在6个方面实施了31个军事集团军的两次进攻战役。奥廖尔战役代号为“库图佐夫”。7月12日,苏联西方面军(司令为V).D.左翼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索科洛夫斯基将军(司令为MM.在空军的支持下,波波夫将军突然攻击了防守奥廖尔地区的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15日,中央军右翼转向反击,向德军奥廖尔集团南翼进行突击。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战略预备队进入战争,以粉碎德军改变军事劣势的企图。29日,苏军收复博尔霍夫,8月5日解放奥廖尔,18日前出布良斯克东郊,战线向西推进150公里。
另一次是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代号为“统帅鲁缅采夫”。8月3日黎明时分,沃罗涅日军和草原军从别尔哥罗德西北部向博戈杜霍夫、瓦尔基和新沃多拉加并肩进行分割突击,并在托马罗夫卡和鲍里索夫卡重创德军,5日解放别尔哥罗德。11日,沃罗涅日军右翼向博罗姆利亚、阿赫特尔卡和科捷利瓦发起进攻,左翼切断铁路线,包围哈尔科夫。同日,草原方军也抵达了该市的外围。22日下午,该市德守军被迫退役。
23日12时,草原方面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R指挥官).Y.马利诺夫斯基将军)共同收复哈尔科夫。向南和西南推140公里。会战结束时,双方共投入兵力400多万人,火炮和迫击炮6.9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3万人,作战飞机1.2万架。德军损失约50万名官兵,坦克1500辆,飞机3700多架,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进攻战略完全破产。这场战争标志着苏德战争进程的根本转折点。从此,德军完全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移到防御,战略主动权完全转移到苏军手中。
在会议战争中,苏联最高指挥部大大改善了军队和群众之间的战略协调和战略预备队的使用,在决定性方向上获得了大量集中兵力和武器的新经验;新坦克集团军首次被用作扩大成果的梯队;航空部队完全获得了空中控制权。苏联战略指挥的特点是指挥高度集中,行动时机适当。
库尔斯克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