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欧美先进国家开始在军事行动中使用空中力量载人气球,执行侦察、监视、预警等任务。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中法战争期间,法军使用了系留式侦察气球。20年后,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还使用氢气球在中国东北侦察敌情。
【筹建清军“空中部队”】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哭泣的清朝法院决定练习腹肌,建立一支新的军队。新军参照德国和日本进行训练、装备和军事制度。这是一支更具战斗力的军队,试图在清朝自救。
“空中怪物”在中国不断出现,对当时正在追求世界先进军事技术的清军,尤其是曾经指挥过中法战争的张之洞,不会无动于衷。
1905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率先从日本购买了两个山地调查气球,并在武汉阅马场操场上表演。这种气球呈椭圆形,直径约3米,长度超过10米,悬挂在藤篮下。当人们在藤篮里被气球带到天空时,他们也可以通过有线电话联系地面。
以此为契机,新军空中力量建设纳入议事日程。
1908年2月,湖北陆军第八镇正式成立气球队,隶属于工程营,由工程第八营营长王永泉担任队长。初创气球队拥有三个山地气球,40或50名士兵,聘请日本教练,用旗帜或电话将敌人反馈给地面总部。
将载人气球用于军事,并纳入军事编制,这应该是中国的第一支,第八镇气球队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空中部队。
【进一步发展清军空中力量】
湖北陆军第八镇气球队成立后,各地新军掀起了建设“空军”的热潮。1908年5月,江苏陆军第九镇气球队成立,由工兵营营长邓质仪和队长组成。同年6月,直隶陆军第四镇气球队成立,由工兵营营长高宁晨和队长组成。
1911年,湖北陆军第八镇统制张彪命令王永泉从上海购买新型气球数具,选拔优质兵员,将第八镇气球队扩大到120人。
清廷意识到气球在军事上的巨大作用,因此从战略和法律的角度规划了气球队的发展。1909年初,清廷军事咨询办公室、海军办公室、陆军部颁布了《陆军气球预备法》,制定了从国外购买气球、培养气球应用人才、组织各省新军气球侦察队的条款。
为了满足军事实际需要,1909年2月,陆军大学编制了《气球学》教科书,教授气球升空的原理,教士兵如何控制气球。这是从长远来看,注重理论和教育,培养相关人才。
【气球队的历史作用】
筹备气球队反映了清廷强军的愿望。由于技术落后、指挥系统效率低下等负面条件的限制,新军的气球队在清末非常有名,但规模不大,更不用说参加实战了,只是在各种演习中成为了明星。
1908年10月,第八镇、第九镇、第四镇的气球队参加了太湖秋季运动。演习当天,令旗挥舞,气球冉冉升起。藤篮里的传令兵按照将佐的指示挥舞着令旗,指挥着各个部门。随着各种旗帜的挥舞组合,步、马、枪、工程、行李等兵种有序地改变了进攻、撤退、伏击等战术队形。
这一幕,很多人都看傻了,哪里见过人飞上天的阵势?
与此同时,有一集:气球队是协助炮兵射击的重要手段。当战争形势紧张时,第四镇的气球无法升空,炮兵标准统治者王遇甲无法锁定目标。他很生气,用马棒打了日本教练,让日本教练哭了起来。经过多次调试,气球几乎没有升空。
1911年9月,王永泉带领第八镇气队参加永平秋操,恰逢辛亥革命爆发,气队留在北方,再也没有下文。
民国时期,政府将精力投入到飞机技术更先进的发展中,军事气球迅速淡出人们的视线。
解密:中国第一支正规[空中部队]什么时候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