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运输线
96岁的老人住在乌鲁木齐的一栋老住宅楼里。他眼不花,耳不聋。他每天独自买蔬菜、做饭和锻炼。没有人知道他实际上有另一个身份——穿越西南生死线的抗日战争老兵。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17岁时,正在上海青心中学学习的李明生参军。
参加当地抗日救国军的李明生,与敌周旋,转战多地,其父也参军,后战死亡,为国赴难。
据李明生介绍,当时国民党缺乏武器和弹药,需要从国外供应。当时,苏联、越南和缅甸有三条向中国运输材料的渠道。
苏联运输的材料有限。菲律宾占领后,越南运输线路被迫中断。因此,缅甸的路线尤为重要,成为西南抗日战争运输的“生命线”。
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积极组织华侨抗日战争,1000多名华侨机工来到大西南。国民党设立了西南运输办公室,总部设在昆明。时任连长的李明生被安排到华侨先锋运输队担任中队队长。他每天穿梭于滇缅公路,负责缅甸遮放市和腊八市到中国的物资运输。
由于滇缅公路狭窄,运输条件差,山体随时坍塌。每次出车,都有10辆材料车和一辆行李车。遇到滑坡时,当地做饭,然后修理线路。这是一条死亡之路。不仅敌人被追赶和拦截,而且许多司机因山深处的瘴气而死亡。
强渡惠通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南进,仰光、曼德勒、腊旭、八募等地陆续失守。随后,腾冲等中国300多公里的土地也被日军占领。
华侨先锋运输大队伤亡惨重,奉命撤退。
当他们撤退到怒江,准备通过惠通桥时,他们遇到了敌人的阻力。惠通桥横跨怒江,中国军队在桥北岸,日本驻军在桥南岸。
“我过桥的时候,情况特别混乱,公私车辆和难民争相过桥。枪声、爆炸声、喊叫声混乱。”
李明生开着一辆吉普车,载着一名队长和一名服务员。”在桥上,有52辆车被困在那里。吉普车很小,所以我一直在车之间穿梭。”李明生回忆说,当他通过惠通桥时,他不敢停下来,身后的枪林弹雨迫使他把车直接开到山上。
当李明生安全到达中国军队的防线时,他拿起望远镜,检查了华侨先锋运输大队第九中队的撤退情况。他的两名司机被杀,无数华侨跳进河里,受了很多伤。
后来,华侨先锋运输大队撤销,李明生在滇缅公路检查站担任中校营长,直至抗日战争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明生以运输为生。回顾过去,李明生无怨无悔。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军保卫国家。解放后,他来到新疆支持西部建设。
退休30年后,李明生过着简单的生活。他说:“有很多事情,可以想到,也有很多事情,拼命想不起来,但我仍然记得参加抗日战争。”
国恨难忘!
远征军老兵李明生回忆:冒着生命线守卫西南[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