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陈武。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这位东吴将军早年跟随孙策,后来跟随孙权,他为人大胆,屡立战功。@ 他与曹操将军庞德作战,被树枝挂着,因此被杀,在江北阵亡。
小说中的陈武并不出彩,但在真实的历史上,陈武实际上是东吴最精锐部队的指挥官。他自己和他的下属的死比《三国演义》悲惨了一百倍。
陈武,字子烈,在《三国志》中被列为“表十二虎臣”之一,勇敢善战,被孙策孙权重视。
据史书记载,陈武是孙策取江东前跟随孙氏元勋战将的孙策,他身高七尺七寸,勇敢过人,孙策任命他为其他司马。
建安四年后,孙策灭庐江刘勋,获得一批庐江兵,孙策将这批人交给陈武率领。
[img]18953[/img]
特别要注意的是,庐江兵在后汉时期一直以精锐著称,曹操曾到庐江招兵,获得数千名精锐,重组旗鼓。《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到庐江上甲二千人。
这里的“庐江上甲”是指来自庐江的精兵。
如今,孙策将精锐的庐江兵交给陈武,组建东吴精锐部队,可见陈武的器重。
《三国志@陈武传》记载:打破刘勋,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以武为督,向前迈进。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提拔陈武都督五校部队。此后,陈武进入东吴高级军官行列,领导精锐部队,担任孙权卫队长。陈武的部队也是后来东吴精锐“无难军”和“解烦军”的前身。陈武的儿子后来成了“解烦督”
然而,就在陈武辉煌的时候,他的厄运也来了。
建安二十年来,孙权率领东吴主力十万大军进攻合肥要塞。
曹军名将张辽在合肥镇守,抵抗吴军。
两军交战时,张辽以800步卒击败吴军,随后在逍遥津,张辽以主力突袭孙权。
危机时刻,陈武率领东吴精锐卫队与张辽血战,拼命保护孙权,结果,陈武所部兵马几乎全军覆没,陈武本人也临阵战死。
[img]18954[/img]
所谓“合肥之战,张辽奄奄一息,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都披走。”
逍遥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辽重创凌统、甘宁、徐盛、宋谦、潘章等人,杀死陈武。吴军精锐,包括凌统的300名卫兵和陈武卫队,全军覆没。孙权本人几乎被活捉。
这场战争已经成为孙权和所有东吴人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东吴小儿闻到张辽的名字不敢哭。
不仅如此,合肥战役后,东吴的国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孙权完全放弃了从合肥向北的尝试,将战略重心转向荆州。
“瓦罐不离井破, 将军阵前难免死亡”,陈武生于乱世,能马革裹尸,这也是武将的一种运气。
这一战太惨 东吴最精锐的王牌军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