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吐蕃国自西勃起,与唐朝对峙,分庭抗礼。时而入侵,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而唐廷要么征服防御,要么绥靖安抚。这种战争和交错的局面持续了200多年。其中一个是公元783年正月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举行的。
[img]14669[/img]
清水联盟,即清水联盟,是唐朝在建中四年与吐蕃的第六次联盟和第三次议定边界。在这次会议上,唐割让被吐蕃占领的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与吐蕃和好。然而,吐蕃对联盟并不真诚,最终导致唐廷联盟官员在平凉联盟中被杀。唐盟使浑雨几乎死亡。
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后不久,吐蕃军队大举进攻唐朝,占领长安15天。唐朝宗仓皇逃往陕州,将军郭子仪率兵王逼退吐蕃。吐蕃虽然放弃了长安,但却占领了凤翔以西的河西地区。779年,唐代宗病逝,吐蕃聚集南诏等附庸进攻西川。唐将李生率领神策军援助西川守军,并在大渡河重创吐蕃南诏联军。随后,吐蕃邀请和平。唐德宗派使臣积极寻求与吐蕃结盟共击回河,并在诏书中将“献”改为“进”、“赐”为“送”、“领”为“领”,以表达两国的平等地位。
建中四年(783年),陇右节使张毅与幕府齐映、齐抗、鸿璐卿崔汉衡、计会使于笛、樊泽、入蕃使判长常鲁在清水县与吐蕃大相称赞,将领们谈到了颊藏、臧热、利陀和徐会盟,明确了两国的界限:“唐地泾州右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涛、东成州,抵剑南西磨诸蛮、大度水的西南。河北自新泉军尽量抵达大歧,南极贺兰草岭,其间是闲田。二国弃地不增兵,不创城堡,不耕边田。”
[img]14670[/img]
随后,泾原兵变爆发,吐蕃表示可以帮助唐朝平叛。唐德宗答应放弃安西和北庭。后来吐蕃只有2万名偏师,主力驻扎在边境观望。叛乱平息后,唐德宗希望驻扎在安西的李元忠和驻扎在北庭的郭欣撤回长安,这遭到了宰相李泌和大臣们的坚决反对。因此,德宗没有履行他的承诺。他对唐代食言毁约深表不满,决定报复。
786年9月,吐蕃军队越泾、陇(陕西省陇县)、泰、宁(甘肃省宁县)等州,进兵凤翔。李生将其击退,10月,吐蕃军被摧毁在沙堡(宁夏固原县西北)。浑雨、马迅等将军也阻止了吐蕃军。唐德宗担心将军会被邀请成功,罢工并与吐蕃联盟。12月,李生被解雇了。
贞元三年(787年),吐蕃又遣使求和。唐将军韩游隐意识到吐蕃求和的异常:“吐蕃弱则求盟,强则入寇。现在,如果你深入塞内求盟,这将是一种欺诈。”然而,德宗仍然是主和,甚至想与吐蕃合作,共同攻击回族,并同意与吐蕃和盟。德宗命崔迅去见尚结赞,尚结赞以归还盐、夏二州,表示“诚意”唐朝答应派浑浑为会盟使,会盟地点经过几次磋商,最终决定在平凉(甘肃平凉)。
五月十五日,唐蕃会盟平凉。浑雨出发前,李生警告他,这次会议非同寻常,必须严格防范;但唐德宗命令浑雨不要怀疑对方,表达联盟的诚意。会盟开始前,浑雨等人应该赞不绝口,脱下盔甲,入幕换衣服。这时,吐蕃军伏兵在击鼓的命令下,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浑雨意识到后,迅速逃离幕后,乘马突破。唐代联盟官员自副使崔汉衡以下60余人被拘留,其余随从士兵全部被杀。唐军在劫盟突袭中死亡500多人,被俘1000多人。
平凉劫盟使双方不再有和平的诚意。唐朝不履行合同,吐蕃也不打算和平共处。唐德宗后悔坚持与吐蕃联盟的错误,果断抛弃了与吐蕃联合攻击回族的幻想。相反,他与回族和食物联合起来,诱使南诏与吐蕃联合对抗。唐番又进入了激烈的战争时期。
[img]14671' />
此后,30多年来,唐蕃没有再联盟,吐蕃在进攻关键时刻和西川的战役都失败了,而唐朝在西域的北庭和安西都护府在此期间也被吐蕃攻占。后来,当时仍在漠北的回吾汗国向西域发展,夺取了北庭地区。经过多次战争,包括维州战争和盐州围攻,吐蕃的国力不断被唐、维吾尔族和大食削弱,但唐朝进入了元和ZTE,吐蕃有重新讨论和平的意图。
唐蕃最后一次会盟长安西郊,是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吐蕃会盟专使为礼部尚书论讷罗,唐代派宰相崔植、王播、杜元颖等17人参盟。822年5月(长庆二年、彝泰八年),唐代和盟专使刘元鼎率领使团前往吐蕃,与吐蕃以碗解布·勃阑伽允丹为首的官员在逻东郊会盟。会后,吐蕃派使随刘元鼎到长安,派人到大夏川(甘肃省大夏河),召集100多名东道将领宣读盟文,要求他们信守不渝。
长庆三年(823年),唐吐蕃分别在长安和逻点建碑,刻盟文及其与盟人名为以纪其事。在盟文中,双方重申了“和同为一家”的侄子之间的友谊,决心以后“社会叶子一样”、“各守本境,互不侵扰”、“烟尘不扬”、“乡土俱安”。还规定了唐番人员往来路线、供应方式等具体事项。在现有唐蕃联盟纪念碑的背面,也描述了唐蕃与联盟关系的始末:回顾唐代文成、金城公主与吐蕃结婚的长期不确定形势;充分肯定了强烈主张与唐和盟的赤祖德赞扬。对唐蕃人民来说,会盟反映了他们结束战争的共同愿望,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从706年到822年的100多年里,吐蕃和唐朝联盟8次,长庆联盟是最后一次联盟,也叫“侄叔和盟”(唐朝是叔叔,吐蕃是侄子)。
旷日持久的唐蕃战争对吐蕃越来越不利。最后,侄子和叔叔实现了最后一次和平会盟,但只持续了20多年。两国仍在进行最后的较量。会昌四年(844)唐廷以回族衰落西迁,吐蕃内乱,议复河、黄四镇十八州,储备兵器、军粮,侦察吐蕃边防部队,认为有收复的准备。大中时期(847-859),沙州汉人张议潮掀起了反抗吐蕃的起义。唐朝趁吐蕃内乱尽复河西故地,吐蕃在内忧外患下分裂为100多个部落,再也没有崛起过。
从清水会盟到平凉劫盟,再到长庆会盟,谈安史之乱后唐蕃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