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
1757年8月30日,在七年战争(1756-1763)期间,阿普拉克辛元帅指挥的俄军(5.5万人)和汉斯·冯·列瓦尔德元帅指挥的普鲁士军(2.4万人)在大耶格尔斯多夫(前东普鲁士因斯特堡,今切尔尼亚霍夫斯克西南居民点)进行了一场战斗。
[img]14116' />
8月10日,俄军攻占因斯特堡后,继续向东普鲁士腹地挺进。普通军队占领了韦劳的位置,切断了通往柯尼斯堡的路。阿普拉克辛发现普军阵地坚固,于是向阿伦堡城挥手,从南迂回普军阵地。俄罗斯军队到达普雷格尔河,渡到左岸,并配置在大耶格尔斯多夫东北部的多林地。阿普拉克辛认为,普拉克军队不会首先投入战斗,而是试图阻止俄罗斯军队向格尼斯堡前进,所以他们开始带领军队通过密林抄袭捷径,沿着唯一难以通过的道路奔向普拉克军队的位置。莱瓦尔德打破了阿普拉克辛的意图,突然利用俄罗斯行动缓慢的弱点发起了冲击。这在阿普拉克辛军中造成了混乱。然而,莱瓦尔德渴望利用有利的形势,既没有组织侦察,也没有攻击既定的俄罗斯翅膀,而是攻击中央政府(洛普欣的第二师)。普军的第一次冲击被击退。但俄军未能抵挡住这一方向的再次冲击。随后,普鲁士步兵向第二师后方迂回,迫使其撤退。普通军队直接冲击俄罗斯军队的其他部队,不允许他们从森林中出来发动战斗队形。鲁缅采夫将军指挥一个旅,使俄罗斯军队摆脱了困境。他下定决心反击普军,带领两个团迅速穿越森林,在林源展开,对普军的翼侧和后方进行突击。这使得正在撤退的俄军有可能改变队形,使战斗过程对自己有利。顿河哥萨克在左翼表现出色。他们在普鲁士骑兵面前撤退,将普军引向俄罗斯步兵和炮兵的火力。当普鲁士骑兵被分散并开始撤退时,他们转而追逐歼灭。骑兵的崩溃和俄罗斯军队的加强突击导致了普通军队的总撤退。俄罗斯军队来之不易,但这是一场重要的胜利。普鲁士军队损失5000人和29门火炮。
[img]14117' />
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军队获胜的决定性因素是士兵的坚定性、鲁缅采夫的机动行动、反冲击方向和时刻的正确确定以及许多其他指挥官的勇敢行动。莱瓦尔德军队输给了普雷格尔河的右岸,从而开辟了通往柯尼斯堡的道路。但是阿普拉克辛并没有乘胜前进。9月5日占领阿伦堡后,他以军队物质保障过差为由,将军队引向蒂尔西特。他消极行动的真正原因是,他试图取悦保皇党人。保皇党人的支持者彼得·费多罗维奇皇储(后来的彼得三世)反对与普鲁士作战。
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的细节是什么?最后谁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