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毛之战后,袁崇焕为何对围剿的毛文龙见死不救?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丁茂之战是指明天七年,也就是后金天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皇太极派二贝勒阿敏带领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等人,带领军队渡过鸭绿江,打击毛文龙,先后征服义州、铁山、平壤等地。
[img]11861[/img]
早在天启六年八月,努尔哈赤刚刚去世,皇太极在沈阳就位。袁崇焕派僧侣李喇嘛等人为使者,前去吊唁,并发了一封和解的信。皇太极一方面积极回应,另一方面出兵攻击毛文龙。
毛文龙很着急,朝鲜国王也逃到了江华岛。3月,朝鲜投降,与后金签订联盟,明朝开始失去朝鲜。
在此期间,明朝廷曾命令袁崇焕出兵应对毛文龙。事实上,袁崇焕并没有一动不动,而是派赵带领900人接近三岔河,并借此机会派人修复塔山、大凌河、锦州等三座城堡。
袁崇焕的举动引起了舆论的强烈批评,袁崇焕回应并解释了自己的行为,主要谈到了以下几点:
[img]11862[/img]
@ 后金军队的留守力量非常强大,等待工作,明军不确定会赢。当时,后金声称有10万人进攻朝鲜和留守,当然,这个数字有很多水。袁崇焕真正担心的是,一旦他出兵,西部的蒙古部门就会复制他的后路,利用虚假的方式进攻宁远和山海关。
第二,从宁远到三岔河有600英里。明军往返需要几天时间,粮草供应困难。最安全的策略是派少量精骑近三岔河,牵制后金军。
@ 明军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趁机修复了三城,增加了宁远等地防守的深度。
袁崇焕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总的来说,他的表现是消极保守的。@ 明军此时已基本丧失了野战的能力和勇气,他也有无奈之处。
皇太极收兵后,以明军修城屯田为借口,亲自率军伐明,宁、锦战开始。
丁毛之战后,袁崇焕为何对围剿的毛文龙见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