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唐代安史之乱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分析唐朝的繁荣和衰落?

在思维模式中,因果论应该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任何历史事件的原因都会有因果论!

(因果论是一种思维方式)

具体到唐代安史之乱,当然也可以这样解读!

所以为什么唐朝在最繁荣的时候,却发生了安史之乱,把唐朝从繁荣的时代打倒,最后盛极而衰,值得研究。

每个王朝的繁荣和衰落实际上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例如,汉朝的繁荣和衰落是一场持续了100多年的匈奴战争,皇帝的控制力下降,当地豪族的崛起。

宋朝的盛衰来自外敌的入侵,明朝的盛衰是制度腐败和地方官僚阶级势力的扩张。

纵观历史,还没有那个朝代,就像唐朝一样,在最繁荣的时候突然被一场内乱击落。

[img]11321[/img]

(安史之乱)

那为什么安史之乱会发生呢?

唐玄宗真的不理朝政,每天和杨贵妃花天酒地吗?

真的是李林甫让安禄山坐大,杨国忠造成国祸,造成背叛吗?

真的是在开明的民族政策指导下,导致胡人成为军阀最后的野心膨胀吗?

这三个问题涉及皇权、相权和民族政策!

然而,这不能被视为真理。原因很简单。皇权有责任,相权有责任,民族政策有影响,但都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只是制度化的原因,造成了胡华民族政策的果实,最终在皇权和相权的随机行动下不可避免地爆发。

[img]11322[/img]

(唐玄宗和李林甫)

要理清安史之乱的根源,就必须不能脱离唐代河北地区进行讨论。

河北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地,也是唐代一个特殊的地方。、

它的特殊性在于它与中央直属领土的自然分离。

在今天的河北道河朔地区,知道地理的中国人都知道,与中原大地相连,没有水系和水网。

但在唐宋时期并非如此,就在今天国家致力于雄安新区这一线的大开发中,在唐宋时期是一大片湖泊和沼泽,有多大?

[img]11323[/img]

(唐代河北道)

他们西起太行山,东入大海,几乎把河北路分成两部分!

这些水系的存在是唐宋时期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唐宋时期北方的飞地。

在唐代,这个飞地属于节度使地盘,而在宋代,这个飞地属于宋辽边界线。

唐代河北道南北两侧的政治经济环境因水系的阻隔而完全不同。

水系以北的幽州和易州远离中原传统经济中心,生产力和经济不发达,生产结构仍处于半耕半牧的状态,这也是后辽国在燕云地区实施一国两制汉人耕种契丹人放牧政策的根本原因。

魏州、明州、相州等水系以南的地方,是发达的农耕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也很多!

(河北道分区图)

当时,在唐朝,河北路南北的户口数量达到了唐朝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

南北经济差异,以及他在唐朝的重要地位,让唐朝,为河北道的治理可以说是一个艰苦的努力。

北方经济不发达的幽州、易州唐朝的政策是在幽易以外的北方设立羁绊州。

羁绊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个词,意思是没有正式的统治,而是被指定的游牧民族,只要保持进贡关系,就可以用夷制夷,自治。

这是一种间接的统治方式。当然,对于管理成本来说,这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唐后元明清偏远地区有羁绊州。

羁绊州的存在,河北道北部除幽州、易州以外的地区,都是胡化很深的地区,占据主流地位的都是少数民族。

那么安史之乱的诱因真的是河北道西部,经济不发达,还有羁绊州的存在,导致胡人口大增,最后尾大不掉成动乱之源吗?

事实上,这不是主要原因。纵观河北道所属的节制,其实他们的势力中心从来都不是胡华更严重的河北道北,而是河北道南经济发达的地区。

后来顶顶著名的河朔三镇,南部有两个即魏博和成德节度使,北部只有一个范阳节度使!

安史之乱时,河朔三镇尚未成名,而安禄山的官职则是平卢河东范阳三镇的节度使。

我们可以理解,安禄山作为三镇节度使,实际上控制着河北道几乎所有的势力。再加上他胡人的出生和幽州的起步经历,他也与河北道北部的羁绊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img]11324[/img]

(核心区和羁绊州)

那为什么安史之乱会发生呢?

根据因果论,直接诱因是唐玄宗和杨国忠,一个是皇权,一个是相权!

最初,当李林甫还活着的时候,事实上,安禄山和小猫一样,被压制死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制造混乱,所以李林甫支持安禄山,唐玄宗也打算支持当地的力量,平衡各个节度的力量。

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需要权力和管理。

在唐玄宗努力治理的几十年里,这种朝廷关系保持得很好,几乎没有叛乱的隐忧。

但唐玄宗沉迷于享受,杨国忠执政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杨国忠并没有维持权力平衡的政治手腕,而是用不断的抱怨促成了安禄山的反心。

原来的安禄山计划等唐玄宗死后再叛乱,最后被迫不得不迅速叛乱。

这些都是安史之乱的诱因之一,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只是唐朝领土板块分裂造成的控制力下降。

唐朝幅员辽阔,在中国历史上仅次于蒙元!在统治区之外,实行羁州间接统治的方式出现了,这就导致了在各个边疆地区建立节度制度的出现!

(唐朝节度使)

就目的而言。

一是可以缓解财政负担。

二是能有效统治边缘地区。

三是能有效抵御四边少数民族的入侵。

由于这三个原因,唐朝选择了节度制度和羁绊州制度。

确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稳定。

太辽阔的领土不仅是唐朝的强大表现,也是唐朝衰弱的开始。

虽然唐朝很大,但经济中心并没有后世那么多,集中在北方!

一个是西部政治经济中心长安和洛阳,另一个是河北道经济中心,即幽州和贝州。至于南方,当时没有后代的繁荣。(冀州清河县)

长安和洛阳辐射关中地区和巴蜀地区,河北道辐射整个河北和淮河流域。

两个经济中心都是军事后勤基地。

中央政府占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一,河北路占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一,而河北路占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一,分散在全国各地。

( 必定的反叛

如果一个占据世界三分之一经济实力的地区被节度控制?

若有异心?他有不反的理由吗?

河北路,进可以下淮河抵关,退可以凭险自守。

不管有没有安禄山,在这样的政治制度设置下,都会反过来,但只是早晚!

这种叛逆与安禄山的民族成分关系不大,与唐玄宗的迷茫关系不大,与杨国忠的无能无关。

最大的原因是唐朝太大,一定会生乱,所以实行节度制度,实行羁绊州制度,最后尾巴不会掉下来。

这与经济政治板块格局和水网建设跟不上有关,导致控制力不足。

谁在那个位置肯定会反转,只是早晚和主角的问题。

唐朝只能说可惜!


唐代安史之乱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分析唐朝的繁荣和衰落?唐代安史之乱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分析唐朝的繁荣和衰落?

,,,,,,

  • 李世民徐惠妃:她是历史上唯一赢得武则天的女人!
  • 最近,《武媚娘传奇》正在播出,各种话题源源不断。不过,发现很多武则天的电视剧,都有类似的情节——武则天,不,那时还不...

  • 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是怎样三招搞定李治的?
  • 李志和武则天:唐高宗李志,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继承了大统。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客观地说,...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