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战争,
在春秋时期的历史阶段,虽然郑庄公和齐桓公在早期争霸,但吴国和越国在后期相继崛起。然而,大多数时候,晋楚两大国都在争霸,即历史上的晋楚争霸。根据《春秋》、据《史记》等史料记载,晋楚争霸主要进行了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公元前597年的英雄之战、公元前575年的炎陵之战三次大战。其中,公元前597年的战争是晋楚第二次大战,也是晋楚争霸中承上启下的较量。那么,问题来了,晋楚两国在这场战争中谁赢谁输?
[img]10690[/img]
一
@ 《两棠之战》,又称“两棠之战”,是春秋中期的一场名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公元前627年,晋国与秦国爆发了萧之战,这场战争,晋国击败了秦国,促使后者难以向中原扩张。在此基础上,秦国决定与楚国结盟,共同抗衡强大的晋国。相应地,晋国一方面向西压制秦国,另一方面向南抗衡楚国,以维持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因此,晋国在战争之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也为战争的结果奠定了基础。
[img]10691[/img]
二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派楚国大军围攻郑国,晋国派军救郑,双方对抗于,从而爆发了战争。郑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晋楚争霸的困扰,表示选胜者从此,企图策动两国决战。在此基础上,郑国派使者到晋国大军,要求晋国发兵攻打楚军。相应地,楚庄王为麻痹进军,两次主动向晋军求和。面对楚国的主动示弱,进军主将自然无意决战,于是答应和解。然而,就在双方行将盟会的时候,楚军派出了小股兵力来打扰诱战。对楚军的袭击,晋军阵营中的魏坤、赵芳违令攻楚,楚军趁机全力反击,晋军被迫匆忙应战。
[img]10692[/img]
三
因此,很明显,楚军在战争中做好了准备。首先,他示弱麻痹晋军,然后用小部队的攻击诱敌,最后是军队的决战。相应地,晋军在战争中存在很大的分歧。例如,荀林父提议在楚军退役后攻打郑,但他的将军魏坤和赵芳违反了攻打楚的规定。由于缺乏明确的指挥,晋军在战争中可谓各自为战。此外,秦国大军在萧之战中被击败,晋国也非常担心秦军从背后偷袭。在此基础上,楚军利用晋军的弱点,及时进攻,终于战胜了晋军。
[img]10693[/img]
四
@ 楚军的胜利在于高超的作战指导。楚庄王亲自带领楚军,指挥集中明确,不像晋国大军。对楚国而言,在战争中击败了强大的晋军,可谓一洗城濮战争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上风。由于这场战役的胜利,楚庄王也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晋军虽然在战争中失利,但暂时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但是,晋国的活力并没有受到很大的伤害。对晋国来说,君主晋悼公即位后,国力再次增强,在晋楚争霸中占上风。此外,在晋楚争霸的整个过程中,战争是楚国罕见的胜利。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晋楚战争的第二次大战 最后谁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