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战是距今约5000年前,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在河北省涿县与东夷集团蚩尤部落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争夺适合放牧和浅耕的中原地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中国古代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img]10106[/img]
在原始社会的中晚期,炎黄、东夷、苗蛮三大集团逐渐形成。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和炎帝为核心。它们分别出现在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融合后,沿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区发展。同时,在淮河下游以南的今豫、苏、皖交界处兴起的蚩尤部落(苗蛮集团一支),也在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山东为基地,从东南向西北向中原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苗蛮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img]10107[/img]
据说蚩尤人擅长制作武器。他们的铜制武器精良而坚固,部队勇敢而凶猛。他们天生善于战斗,善于抵抗角落。进入华北后,他们首先与炎帝部落发生了积极冲突。蚩尤族和巨人称赞了父亲和三苗族,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然后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角”,即“九州”。为了维持生存,炎帝族向同一群体的黄帝族寻求帮助。
为维护炎黄集团的整体利益,黄帝族同意炎帝族的要求,将势力推向东方。就这样,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区相遇。当时蚩尤族聚集了81个支族(一说72族),在力量上有一定的优势,@ 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主动攻击黄帝族,依靠人多、武器优良等条件。黄帝带领以熊、熊、狼、豹、雕、龙、猫头鹰为图腾的氏族对抗蚩尤,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置上流的条件(《山海经》中的灵山)在河上筑土坝蓄水(用蓄水冲蚩尤寨),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恰逢浓雾和暴风雨天气,非常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人开展军事行动。初战阶段,适合晴天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不利,曾九战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多)。然而,不久之后,雨季过去了,天气晴朗了,这为黄帝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在玄女族的支持下,黄帝族抓住战斗机,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它利用特殊有利的天气——大风,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鼓,乘坐蚩尤部队的混乱和威慑,以指南车的方向驱使人们攻击蚩尤,最终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俘虏了他的首领蚩尤。涿鹿之战以黄帝族的胜利告终。战后,炎黄族乘胜东进,一直抵达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后才凯旋西归。同时,“命少浩清正司马鸟师”,即在东夷集团中选择一位名叫少浩清的氏族首长,继续领导东夷部落联盟,使东夷集团与自己的炎黄集团成为联盟,形成最初的中国部落联盟。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效地奠定了炎黄集团在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赢得这场战争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逐渐神化。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开始时决定未来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涿鹿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为什么黄帝屡战屡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