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之战是明朝万历时期打败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战争。这是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一 。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10031[/img]
自万历十八年(1590年)以来,杨应龙与明政府的关系逐渐恶化。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杨应龙公开反叛,挑起战端,播州之战爆发。战争初期,由于明朝没有准备,杨应龙占据了优势,但随着明朝平播力量的增强,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应龙最后一个据点——海龙屯被明军占领,杨应龙自杀,播州之战结束。
播州之役持续了114天。明朝聚集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的力量,出兵24万元,花费了200多万银行,最终平定了杨氏的叛乱。然而,战争对明朝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播州之役几乎耗尽了明朝最后的军事力量和财力,削弱了东北的防御力量,这是明衰清兴的转折点。所以有句话叫“明实亡于万历”。
战争背景
广州位于四川、贵州、重庆之间,山川险要,千里之外。
明朝在与各民族的关系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明朝成祖时,北破元裔,南安南,导致南洋国家。但宣中后,日就陵替,边疆多事,尤其是与西南各土司的战争。
土司起源于元代。元代对于西南苗族部落内附者,都是由其长为宣慰司、宣抚司等官员,土司之名由此而来。明朝继承元代制度,明洪武十五年(1328年),明太祖在云南设立布政使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在贵州设立布政使司。在布政使下,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措施,保留了元朝落后地区的土司制度,任命当地少数民族的上层官员统治。
广州介于川、贵、湖之间,远于王化,山川深阻,地势险要,方圆2000英里,是西南夷最大的,民悍而富有。
[img]10032[/img]
唐末,杨端设计打败了南诏的穆星天,然后被唐朝封为广播州。两宋元朝统治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首领杨洪降明。此后,他被视为苗族领土司,明朝任命他为广播州的安慰司令。二十九代后,杨世代统治了这个地方,接受了中央王朝的任命。
万历十四年(1586年),杨应龙被任命为使衔。后来为广州宣慰司令,傲慢霸道,作恶多端,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的乱象棋不定,没有采取有力的对策。因此,应龙本人假装向明朝出钱抵罪赎罪,并引苗兵进入四川、贵州、湖广的几十个屯堡和城镇,搜杀居民,奸淫掠夺。
140多天来,李化龙指挥八路兵马斩首2万多人。6月28日,平播成功上报朝廷。12月20日,明神宗亲自登上午门,举行了播州战俘俘俘虏仪式,将杨应龙的尸体剁碎,将杨朝栋和杨北龙肢解在市场上。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月,平播令天下。4月29日,播州地方分为二,分别设立遵义府,属于四川管辖的平越府,属于贵州管辖。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播军残余势力吴洪、卢文秀发动叛乱,总兵官李应祥率兵讨伐平息。在播州杨氏统治下,经历了唐朝至明朝的五个朝代,杨家29世继承了725年,但由于杨应龙的挑衅和灾难,他以死亡告终。
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明神宗,播州之役的历史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