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战国时期多国合纵,为什么对齐国对秦国有用却没用?

合纵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是南北纵向国家的合作,抵御西方秦国的东向发展。在战略上,即使倡议所有国家形成被动的联合防御阵线,也不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各国之间存在着历史矛盾,携手防御是空谈。联合纵向的主要战略创新是从联合抗秦到合作攻秦灭秦。

根据《史记·苏秦传》,苏秦在游说秦惠王连横失败后,转而游说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随着合纵的形成,苏秦掌六国宰相印刷。然而,各国之间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矛盾。苏秦在齐国被暗杀,合纵联盟崩溃。最后,它被连横破解了。合纵抗秦基础建立后,也有合纵灭齐之举。

合纵攻秦

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严重威胁着山东六国的生存。共有四次合纵攻秦战争:

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前318年),公孙衍倡导楚怀王主盟,秦军获胜;

孟尝君倡导齐魏韩三国攻秦之战,齐王主盟(前296年),联军获胜;

信陵君提倡魏赵楚韩燕五国攻秦之战(前247年),联军胜利;

赵楚燕魏四国攻秦之战(前241年)由赵国将军庞齐倡导,秦军胜。

[img]9860[/img]

合纵攻齐

合纵不一定针对秦: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苏秦劝齐王放弃皇帝。前287年,赵、苏秦倡导齐、韩、魏、楚合纵抗秦。结果齐王出兵灭宋,引起列国不满,将矛头转移到齐国。前286年,赵、赵、魏、秦在济西共同攻打齐国,齐国几乎灭亡。

连横

连横或连衡是东周战国时期以张毅为首的纵横家向秦国提出的一种外交策略,是指秦国与一些弱国共同攻击其他弱国,以破解当时公孙衍向六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提出的合纵。

名字源起

战国时期,秦国位于西方,六国位于东方

[img]9861[/img]

连横一计,来自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s:韩非子/五甲:“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

“纵”和“横”的起源据说是因为“南北”叫“纵”,“东西”叫“横”。秦国位于西方,六国位于东方。六国联盟抗秦是南北联盟,故称“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联盟,故称“连横”。

目的与成效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大的国家,因此公孙衍提倡联合纵向,即六国联合抵抗秦国。为此,张毅等纵横家提倡连横,这意味着六国中的一些国家联合秦国攻击其他国家,其目的有两个:

使六国不能团结起来

造成六国内讧

秦武力雄厚,利用此计获得实际效益:瓦解六国联合。


战国时期多国合纵,为什么对齐国对秦国有用却没用?战国时期多国合纵,为什么对齐国对秦国有用却没用?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

  • 解密:先秦墨家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的?
  • 墨子是先秦王子中罕见的农民思想家。他深刻的理论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逻辑哲学上。他的话往往从小到大,甚至是类比...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