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牧野之战是一场殊死搏斗,为什么大家出兵时都会[前歌后舞]?

说到牧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关于牧野之战,史书留下了很多描述,让后人了解了3000年前决定商周命运的战争,但也有很多令人费解的记载,其中之一就是牧野之战中的“武王伐周,前歌后舞”。

屈原《天问》屈原:武王三军,人人乐战,并载驱载驰,赴敌争先,前歌后舞,福噪欢呼。: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宿,夜晚,士卒们都快乐地歌舞...只有丙午,王还师,师乃鼓躁,师乃,前歌后舞。;《白虎通·礼乐》:武王起兵,前歌后舞..

根据这些记录,武王出兵后,一路欢歌笑语,载歌载舞。到达商郊后,牧野战前一天晚上,周军竟然“快乐歌舞”,第二天牧野战是前歌后舞。

众所周知,牧野之战是周革殷命的决战,是一场以小博大、以弱击强的战争,是商周之间的一场死亡较量。歌舞代表轻松愉快,并列在一起是非常不合理的。那么,“前歌后舞”的说法是历史学家编造的,还是还有其他隐藏的感受?

[img]9436[/img]

史书记载了一种可能性:武王攻打周朝是一场非常圣洁的正义之战。周军一到,殷人马上就崩溃了。周武王代表正义。我相信他会不可避免地战胜周王,所以他可能会一路唱歌、跳舞、笑。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师虽众,无战之心,武王渴望进入。周师倒兵打开武王。武王驰之,周兵都崩了。”

《孟子·全心全意》记载:“仁者无敌于世,甚至仁者至不仁。他的血怎么能漂杵?”孟子否认牧野战争中的血流漂杵,认为仁者无敌,用仁义攻不仁必然极其轻松。纣王军队甚至为周人欢呼。

这个逻辑是周武王代表仁义,周武王代表邪恶,而“仁义必胜邪恶”,所以周武王率领仁义大军,像郊游一样唱歌跳舞。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仁者对世界的无敌只是儒家的想象。此外,与这两段记录不同的是,武王在进攻周朝时非常谨慎,非常重视周武王。

在古代,周人计划商朝,学者称之为“剪商”。经过古代公公、季历、周文王、周武王四代百年的努力,终于迎来了伐商的机会。那么,周武王在这场伐商战争中的态度是什么呢?

[img]9437[/img]

首先,在牧野战争的前两年,周武王在孟津观兵。联盟中有800个王子。王子们说他们可以出兵攻击纣王,但周武王说时机还没有到来。所谓时机还没到,无非是纣王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周人此时出兵胜算不大,所以周武王否认了联盟王子的建议。

第二,周人是小邦,殷人是大邦。如果你用小邦打大邦,你必须抓住机会一击一杀。因此,在牧野战前,周武王鼓舞士气时说:“因此,今天将给予发维共行天罚。”。这意味着机会是罕见的,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更不用说第三次了。

与此同时,“殷商之旅就像森林一样”,周武王的军队似乎非常整洁和强大,所以周武王再次强调了战术纪律,“今天的事情,不是六步,七步,停止,停止。徐亚夫人!不要在四步、五步、六步、七步,停止,停止。”军队不能混淆行列阵型,对步法和打击有严格的要求。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周武王态度非常鲜明,对牧野之战极其严谨,不太可能有唱歌跳舞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经典中的“武王起兵,前歌后舞”是怎么回事?事实上,这件事与“川军”有关。

牧野战争期间,除了周人,还有很多诸侯军。《尚书·誓言》记载“周武、陆、彭、濮人”是“蜀”,也就是现在的四个,所以周武王军中有“川军”。

晋朝《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封,实得巴蜀之师”。周武王征服封国后,巴蜀之师臣服于周国,于是跟随商朝。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有侵犯、进犯意义)殷人,前徒倒戈。”

可能意味着巴蜀勇士以歌舞的方式冲锋陷阵,本质上是一种战斗方式,而不是艺术或审美表达。但问题是《华阳国志》是地方志的作品,东晋人常曲写的。离武王伐周已经1300多年了。是“武王起兵,前歌后舞”的历史真相吗?

[img]9438[/img]

“武王起兵,前歌后舞”是否难以100%还原当时巴蜀勇士的战斗方式,但从古今川人的习俗来看,更接近历史真相。

汉高祖平定三秦时,招募了一批巴士士兵“为汉前锋”,这些巴士士兵“精力充沛地跳舞”,也受到了刘邦的赞赏。《华阳国志·巴志》记载:“阆中有渝水,大部分人生活在水中,天生勇敢,汉前锋,精力充沛地跳舞”。因此,楚汉争霸中也有一批“四川军队前歌后舞”。

历史学家王宁生指出,云南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和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仍有战前“歌舞以凌”的习俗,即战前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盾牌上画着色彩鲜艳、形象可怕的图案,然后一边跳舞一边咆哮,营造出可怕的氛围,然后冲上去杀敌。王宁生认为,前歌后舞应该是川军的一种战斗方式,结合景颇族和彝族传下来的习俗和史书记载。

可以看出,四川人有“歌舞凌”的传统,本质上是一种战斗方式,以创造一种恐怖的氛围来阻止敌人。当时,商业周及其盟友从未有过这种习俗。乍一看,它非常新颖,所以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这是“唱歌和跳舞,前后跳舞”。事实上,这是对文化差异的误解。古代中国人战前鼓,古代四川军队歌舞。

令人费解的是,这支川军与三星堆文明有什么关系?上个世纪,在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南岸,考古学家发现了著名的三星堆遗址,让人们一窥神秘的古蜀国。武王伐周中的“四川军队”是三星堆文明派来的吗?事实上,当三星堆文明衰落时,武王在征服周武王时基本消亡。因此,武王征服周武王后,四川军队不是三星堆派的,而是古蜀的一个分支。

@ “武王起兵,前歌后舞”说的是不是川军,现在还不能100%肯定,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川军参与了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一场殊死搏斗,为什么大家出兵时都会[前歌后舞]?牧野之战是一场殊死搏斗,为什么大家出兵时都会[前歌后舞]?

,,,,,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齐桓公在春秋霸主中得到了什么神物的帮助?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执政期间,他选拔人才,实施改革,尊王熙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九合诸侯...

  • 秦穆公亡马的故事:秦穆公亡马的启示是什么?
  • 春秋时期,秦国一夜之间失去了十几匹好马。这些御马又肥又壮,即将装备给军队的军马,有的甚至秦国用大量资金从西域的一些国...

  • 秦武王嬴荡究竟有多勇猛?秦武王的弱点是什么
  •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以后,秦武王便继承了皇位,年轻时期的秦武王其实还是一个潜力股。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不是特别高,在...

  • 秦武王[嬴荡]与自己的力士竞争 结果输了!
  • 秦悼武王,又称秦武烈王,嬴姓赵,名荡(这个也霸气十足),秦孝公之孙,惠文王之子,是秦国第27位国君,也是历史上第二位秦王...

  • 秦昭襄王嬴稷的王后是谁?嬴稷的长子又是谁
  • 秦昭襄王算是大秦帝国甚至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也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要是没有秦昭王,那么秦国的横扫天下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