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显庆两年来,李志派将军苏定方率军攻打西突厥,历史上被称为“唐突厥之战”。以下是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唐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王朝。其中一个强大的表现就是它有广阔的地图。那么,唐朝最大的地图出现在哪个皇帝的统治时期呢?它既不是天可汗的唐太宗,也不是唐玄宗的繁荣,而是在高宗李志之间的统治时期。
李志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22岁登基,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国富民强的局面。上位之初,他兴高采烈。登基后的第三年,他抓住机遇,发动了对西突厥的战争。六年后,他一举消灭了西突厥,包括从西到咸海的大部分地区,创造了唐朝最大的地图。
[img]8784[/img]
战争背景
太宗李世民英明神武,在位期间将周围不听话的国家和部落一一降服,赢得了“天可汗”的尊称。
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大唐军队。天可汗的存在维护了整个亚洲的稳定。此外,李世民消除国外危机和萌芽阶段的战略也为国内人民赢得了稳定和平的生活。
当时大唐周边只有两个国家存在不稳定因素。一个是东方的高句丽,一个是西方的西突厥。
隋唐时期,高句丽是人们的心脏病,李世民御驾亲征也未能征服,制定了逐步消耗高句丽国力的战略。
李世民非常重视西突厥丝绸之路的畅通。安西都护府成立,负责开辟商业道路,发动了吐谷浑、高昌、龟兹等一系列战争,使大唐势力逐渐在西域站稳脚跟。此时,在西域广阔的土地上,只有一个西突厥有实力与大唐竞争。
然而,西突厥离唐朝太远了,劳动者远征并不是最好的政策。李世民制定了从政治上控制强弱分化的战略。并安慰西突厥王室成员阿斯那贺鲁,任命他为左晓伟将军、瑶池总督,遏制西突厥。
[img]8785[/img]
三征西突厥
李世民死后,阿史那贺鲁准备搬家,趁唐朝主少国怀疑,大臣不附之际发动叛乱。很快,阿史那贺鲁征服了人民部落,控制了西突厥,声称沙碗罗可汗。
随后,贺鲁将矛头对准大唐,猛然攻打庭州和西州。此举不仅中断了商业道路,也侵犯了大唐天威,李治勃然大怒,下令征求意见。
永徽三年(652),将军梁建方、契碧何率领府兵3万人,回族士兵5万人攻打西突厥。原本制定了招降归附西突厥的处月部落,内外共同消灭贺鲁计划。然而,处月部落正面临反水,导致军队未能包围贺鲁。他们只打了处月部落一顿,然后撤军了。
永徽六年(655),李治派德高望重的老将军程知节(程咬金)为行军总管,出征,决心一举消灭贺鲁。
战斗开始时,前军总管苏定方变得越来越强大,率领500名精锐士兵敢于追击突厥军队。根据这一势头,胜利在望。然而,副总经理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战功,假传圣旨欺骗程老将军,导致唐军错过了战斗机。然后他犯了一个杀人的错误。
连续的失误导致第二次征召功亏一篑,程知节一世英名毁于一战。
[img]8786[/img]
显庆二年(657),李治知人善任,提拔第二次征讨取得巨大成就的苏定方为大总管,继续征讨。
西突厥的许多部落都不是铁板。人民部落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李志命令苏定方利用这一矛盾作文。苏定方和程知节年龄差不多。虽然是暮年,但他很有野心。他以1万名精英士兵对阵突厥10万军队,毫不怯懦地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获胜后,苏定方释放了各部落的俘虏,并用良言安抚了他们。苏定方发扬了连续作战的作风,追赶和猛打。在此期间,部落不断投降,何璐被迫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匆匆逃到中亚石国。出乎意料的是,他致力于唐朝,并将他的首要任务交给了唐朝。
第三次征讨,唐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西突厥灰飞烟灭。
开疆拓土
西突厥灭亡后,李治下令在安西都护府治理下,设立昆陵、蒙池二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
米国、石国、安国、疏勒、朱驹半等20多个原本附于西突厥的中亚国家都附属于大唐。二都护府在这些地区设立了120多个州县,形成了有效的治理,管理范围延伸到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一代。
后来,中亚吐火罗、杜宾等16个国家也隶属于唐朝,唐朝建立了8个都市政府和100多个县来管理这些地区。唐朝的统治范围从中亚扩展到西亚,最西部的都市政府是位于伊朗东部的波斯都市政府。
高宗李志继承了太宗李世民的威望。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他并不软弱。他从胜利走向胜利,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这让唐朝的后代世代代感到自豪。
唐灭西突厥之战是怎么回事?为唐朝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