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突厥犯河西
贞观三年(629年)11月,东突厥将军雅尔金和阿斯那杜尔率军扰乱河西。苏州(治酒泉,今甘肃酒泉)守将张世贵、甘州(治张掖,今甘肃张掖)守将张宝互相统一,形成一个角落,用城市挡住突厥骑兵,最终使突厥人无功而归。这为李世民反击突厥找到了出兵的借口。
六路大军
将军张公瑾写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书,列举了六个出兵突厥的理由。23日,唐太宗以突厥进攻河西为借口,诏令兵分六路出兵灭东突厥。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率领中军;并州都督英国公徐世积为通漠道行军总管(《资治通鉴》为通汉道,疑为“汉”与“漠”繁体字形状相似造成的错误),东路率主力直接攻击东突厥腹地;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在西路沿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积遥相呼应;礼部尚书任城县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为副,从灵州向西北推进;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守卫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都督薛万淑为昌武道行军总管,通过东北攻击突厥后方,监视突利可汗。李靖节度大军10多万,分6路反击突厥。
[img]8651[/img]
突袭定襄
四年正月,李靖率3000骁骑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进屯恶阳岭(今山西平鲁西北),乘夜入侵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杰利可汗没想到唐军突如其来,以为李靖敢孤军深入,一定有主力(“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到此为止?)赶紧把牙帐撤到歧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李靖还派间谍离开他的部众。杰利的心腹将军康苏密威胁杨迪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至定襄降唐。杰利看到康苏密降唐,不敢停下来。他继续率领部门撤退到阴山。他在浑河边与柴绍的金河军作战。后来,他在白道(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部)被徐世积率领的通漠军拦截。杰利退屯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收集了数万人。杰利有意识地不再是唐军的对手,即派执失思力为特使,到长安向唐太宗谢罪请降,表示愿举国内附。事实上,试图等待草青马肥,然后转移到漠北,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夜袭阴山
唐太宗派红路卿唐俭、将军安修仁等去突厥抚慰,让李靖率兵接应。
二月,李靖引兵到白道与徐世积会合。徐世积说:“杰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赶上他们。现在下诏派唐俭去那里,突厥一定要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攻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握着徐世积的手腕高兴地说:“你的话,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 副将张公瑾怕这样做会使唐俭等人身陷险。李靖说,只要能消灭突厥,唐俭等人根本不用考虑。于是李靖率精兵连夜出发,徐世积统大军继续前进。李靖军冒雪到阴山,遇突厥营帐千余,尽俘之以随军。杰利见唐使前来抚慰,以为安然无事,不加警惕。初八,李靖派偏将苏定方率200骑兵作为前锋,在浓雾掩护下冠进,直到杰利牙帐七里才被发现。苏定方长驱直接攻下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杰利乘千里马西逃跑。李靖率军跟进,突厥军崩溃,被歼万余人,被俘男女10多万人。唐俭、安修仁趁乱脱险而归。
[img]8652[/img]
颉利被俘
在阴山被击败后,杰利可汗仓促从云中向西逃跑,打算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云或高昌国王曲文泰。在路上,大多数部门将军都叛逃了。他的儿子叠罗施也和他分开了。不久,只有几十名骑兵的杰利可汗迎头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军。经过激战,唐将张宝祥俘虏了杰利可汗。
结果与意义
李世民并没有杀死杰利可汗,而是把他封为归义王和右卫将军,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突利可汗随后归降,被封为北平君王。唐朝重用了突厥将军失去的思想、阿斯那杜尔、阿斯那思摩和契碧何力。真珠可汗夷男也表示回归。
战后,突厥遏制了对中原的干扰,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此后,唐朝很少受到其他民族的干扰,突厥的实力大大削弱,从而保证了中原的经济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同时,唐朝的北方统治面积得到了扩大,为后来建立北庭都护府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的歼灭西突厥创造了机会。
唐灭东突厥战争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它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