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面对皇太极的威胁和内地的荒野,明廷被迫改革驿站,以节省开支,精简机构。陕西遭遇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能冒险。明末,农民起义首次在陕北爆发。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税收和兵役严重。此外,荒野多年来一直发生,导致了农民起义。
从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从洛阳、襄阳、成都、山海关到清顺治15年(1658年),起义军与明军作战17年,与清军作战20年。 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游击流动作战到运动流动作战,最终推翻了明朝。清军入关后,农民军决定联明抗清。。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战略失误,再加上清兵和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农民起义终于失败了。
明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明朝腐朽势力和清军的傲慢。200万农民革命大军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十多个省的广阔地区与明清地主阶级军作战。农民军进一步提出了“均田免费”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古代农民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img]8612[/img]
直接起因
明中后期,随着吏治的全面败坏,驿递制也弊窦丛生。当大大小小的官员来到道路上时,他们会让驿站提供超出实际需求的供应,超过的部分会折叠成银子,放入私囊中,从而增加驿站人员的负担。后来,“在刘茂的主持下,朝廷颁布了新的使用邮递规定,并宣布减少邮局资金。随着驿站资金的减少,驿夫腹部和驿马倒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大批原本靠驿递勉强谋生的壮汉被迫逃走,其中相当一部分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
失败原因
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与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崇高的战略愿景(如陈胜武广起义、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元末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北京后,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img]8613[/img]
农民战争的最终失败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首先,由于清兵入关,满汉地主阶级逐渐结合,国内整体形势发生了不利于农民军的变化。
二是农民军,特别是张献忠的农民军流寇主义作风严重,不重视根据地和政权建设。
@ 农民军李自成部的主要将领在胜利时犯了骄傲的错误。进入北京后,他们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生活腐败。许多将军犯了严重的错误,一些将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产生了骄傲、自满、瘫痪和轻敌的想法,忽视了地主阶级猖獗反击的危险。它还培养了腐败的思想,政治处理不当,军事纪律放松,战斗力下降,无法抵抗金钱和葡萄酒的侵蚀,并逐渐消失了原来的革命意志。 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曾自称是建文帝的后裔,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也是农民战争中常见的历史现象。
第四,李自成、张献忠死后,农民军内部无法团结,争权夺利,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明末农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