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年第一个月,冉闵终于征服了襄国,赵的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终于腾出手来对付之前没有时间照顾的前燕,于是带领部队离开襄国北上,活动在北方边境的常山和中山县,一边四处收集粮食,一边检查地形,准备抵御燕军南下。 四月,已夺取幽州的燕王慕容易决心灭亡冉魏,吞并中原。他派慕容恪和相国封棋向冀州讨伐冉闵,与冉魏命运有关的决战首先在安喜拉开帷幕。公元352年,前燕主慕容若势力逐渐壮大,南下冀州,冉闵率军抵抗,兵败被俘,前燕军进入叶城,冉魏亡。冉闵被慕容恪生擒,后被斩入遏星山。
[img]8588[/img]
背景
公元350年(晋永和六年),后赵将军冉闵起兵称帝,国名魏(史称冉魏),占领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多次大败后赵军,将后赵皇帝的石头围困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当时冉魏势力繁荣,历史上有“军卒30多万,横幅和钟鼓持续了100多英里,尽管石头的繁荣是无法克服的。“与此同时,前燕国主、燕王慕容易率领20万军队南下,连败后,赵军攻占蓟城,夺取幽州(今河北北部)。
石濒临绝境,去皇帝号称赵王,向慕容易和羌族首领姚益仲求助。慕容派遣御难将军悦婉带领3万燕军甲兵南下,与姚益仲的儿子姚襄3800骑马,帮助石头。三方兵合10多万,与冉闵部10万步骑大战于襄国。冉闵的腹部被敌人打败了,只有10多人骑马回到叶城。儿子冉胤、重臣左仆射刘琦、司空石普、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陈、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10多万人死于服役。
[img]8589[/img]
冉闵于邺城守卫战后,大败石将刘显部7万,斩首3万多级。刘显假意请降,逃归襄国,杀石自立为“襄国开国皇帝”,后赵灭亡。冉魏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等都叛归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将军吕护胁迫洛州刺史郑系,以三河归顺东晋。慕容还趁机派慕容恪攻占河北重镇中山(君治卢奴,今河北定州市),派相国封奕攻占渤海,派慕容评攻南安,杀死冉魏宁北将军白彤,幽州刺史刘准,赵郡太守李英投降燕国。
公元352年(晋永和八年),刘显大军攻常山,冉闵亲率8000骑兵急救,一路追到襄国,杀死刘显,招降司马刘宁、将军曹伏驹;经过两年的战斗,冀州(今河北南部)终于平定下来。然而,此时冉魏的国力和军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没有休息的机会。然后他将与北方强敌前燕决一死战。
廉台之战是怎么回事?历史背景如何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