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孙吴和曹魏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为合肥之战。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第一次开战
战役过程
208年11月,曹操在赤壁战役中大败,但军队仍驻扎在荆州北部。12月,吴军将领周瑜攻打江陵曹仁,孙权亲自攻打合肥,试图探索西北战线。当时,合肥太守为扬州(与今天的扬州无关)刺史刘福。孙权将军围绕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当涂,但失败了。
孙权攻城超月后,经历赤壁败仗的曹操带领军队从荆州返回,并派将军张喜带领军队解围。但是援军还没有到来。
[img]8313[/img]
到209年,合肥城还是久攻不下。孙权想率轻骑亲自攻击敌人,但张洪说:“夫兵凶器,战士危事。今天的霸权,忽强暴之俘,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然斩将」,威震敌场,这是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压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武器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现在主公你靠血气盛壮,就鄙视强横凶猛的敌人,三军士兵对此并不心寒。即使能杀敌将,夺敌旗,威震敌场,也是偏将的任务,不是主将应该做的。我希望你能用霸王的计划抑制贲育之勇。)孙权不再想突击。
经过100天的攻击,合肥城一次又一次地下雨,城墙就要崩塌了。因此,守军用草和棕榈叶填满了城墙,晚上点火照亮了城外,观察了敌人的行动作为准备。另一方面,张喜的援军还没有到达,所以不要开蒋济向刺史献计,伪称4万名援军已经到达玉楼,派主打扮迎接张喜,并命令三名守将带信出城后假装偷进城。其中一个成功回城,两个被孙军俘虏。孙权得信后,相信曹军会有4万人来救,然后烧阵撤退,合肥得知。
史料记载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十二月,孙权为了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到巴丘,遣张迅救合肥。权闻到,甚至离开。
《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派张喜骑到合肥。在此之前,权退。
[img]8314[/img]
《三国志魏书十四江济传》:建安十三年来,孙权率领合肥。当军队征服荆州时,只有将军张喜单将骑千骑,领汝南兵解围,相当复杂。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4万已经到了娄,派主书迎喜。三个使者书语城守将,一个进城,两个小偷。权信之,烧围走,城市用得很好。
《三国志魏书十五刘馥传》:建安十三年,卒。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余天,时天连雨,城欲崩之,于是以雨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为备。
《三国志·吴书八·张洪传》:后权以洪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突敌,洪建议:“夫兵凶器,战士危事。今天,三军之众不寒而栗。虽然他们斩将旗,威震敌场,但这是部分将军的任命,也是非将军的合适选择。愿意抑心,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洪言而止。
史料总结
建安13年(208年)结束时的第一次合肥之战:曹魏城市合肥被称为“城市崩溃”,成为失败的“完整”。结论:东吴军队最初在对抗中获胜,一直在等待胜利,但错误地相信了江吉写的伪信,并撤退了。
合肥之战第一次开战是怎么回事?史籍是怎么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