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人孙泰在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乱爆发的情况下,用五斗米道组织群众,准备发动起义。398年,孙泰受到惩罚,侄子孙恩逃到海上。
399年,东晋实际统治者、晋简文帝孙子、会计王子司马元下令征发江东八县“无奴为客”,以充兵役,引起骚动。孙恩率领100多人登陆,迅速发展到数万人,然后陷害了会计。此时,各地的奴隶和大多数破产农民都做出了回应;江东八县地主因利益受损,也抓住机会“一时起步”。
[img]7730[/img]
江东八县很快被起义军占领。东晋政府看到起义军的巨大势头,迅速派北府兵镇压。为了避免损失,孙恩带领20多万人返回岛上。此后,孙恩三次登陆,击败晋军,强迫建康。
402年,孙恩最后一次登陆并攻击大海。不幸的是,他输了,自杀了。余众由他的妹夫卢循领导。搬到各地。404年,卢循率领义军从水路占领广州。
402年春,占据长江中游(今湖北省)的桓玄兴兵作乱,攻入建康,杀死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北府兵将领刘牢之,掌握东晋大权。第二年,桓玄称帝,国号楚。第二年,刘裕讨灭桓玄,东晋政权落在刘裕手中。
410年,刘裕率军北进攻南燕,后面空无一人。卢循乘飞机从广州出发,分两路北伐,起义军逼近建康。当刘裕率军南下镇压时,卢循一个接一个地失败了,最后死在水里。
孙恩和卢循起义坚持斗争了12年,搬到了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虽然起义失败了,但它对东晋门阀的士绅们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img]7731[/img]
起因
在南北士族的支持下建立的东晋王朝始终对士族持宽容态度。东晋末年,由于地方分离,中央政府实际控制仅限于所谓的“东土”三吴地区。南北士族田园别墅最集中,封建剥削最严重,政府在这里增加了大部分赋役,农民的负担特别沉重。有的沦为奴隶、租客,有的逃到山海屯聚反抗。这就是孙恩起义在这里爆发并能持续多年的基本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399年,朝廷派出“无奴为客”的士兵(指自己或父祖是奴隶,但已被释放为租客的壮丁)当兵,他们不愿意申请。征发这部分客户,也是对其主人的损失,从而引起世家大族对政府的不满。一时“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孙恩(?~402)出自琅邪(今山东临沂)的孙氏属于低级士族。孙氏奉五斗米道,孙恩的叔叔孙泰是大教主。397年,兖州刺史王恭起兵反叛司马元显,孙泰纠合兵众,准备起事,事泄被杀。孙恩逃到今舟山群岛,聚集逃亡农民。
孙恩、卢循起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次起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