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沙苑战争中东魏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高欢的失策

沙园之战,失败是由一次又一次的错误铸成的

魏沙苑之战,有很多精彩的分析。这里主要结合兵法要义看双方的得失,主要是高欢的失策。

对于入侵者高欢来说,他首先吸取了最后一次被打破的教训,坚持不分兵,一路集中军队穿越河流进入关中。高欢是一个相对沉重的人,加上最后一个教训真的很深刻,所以在执行是否太抗拒,太僵化,这不利于惊人的胜利。

《孙子兵法》指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高欢本该明白这个道理,早年解决贺拔岳,就是通过伐谋、借刀杀人而达到目的。战前沙苑的情况也表明,交兵合战不是东魏的最佳选择。正如其谋臣薛指出的那样,人们饿到啃树皮草根,冒着生命危险攻击弘农粮仓。现在我们只需要大军围住弘农,把西魏人逼进关内。他们不能求战,不能求粮,要么饿死,要么哗变,何劳用兵深入危险之地,希望战场上的侥幸胜利?

但高欢不听,坚持出兵。此时侯景建议,分前后两军,相继前进,相互照顾,避免一战失败,出现难以清理的局面。

[img]7633[/img]

正如我前面所说,高欢在这个时候最害怕听到的是分兵。当然,他不会服从的。这种教条在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中暴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其实不是不能分兵,而是两军能否相互照顾,一军遇到敌人,另一军能否迅速急救。如果是这样的话,两军互为“正奇”。怎么讲呢?假设甲、乙两军,甲军遇敌,甲军就是“正”,与敌粘在一起,就是“以正合”。此时乙军是奇兵,迅速乘敌后攻击。反之亦然。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谓的常山蛇:“所以善用兵者,比如率然。常山之蛇也是常山之蛇。击中第一个尾到,击中第一个尾到,击中第一个尾到。”

潼关之战失败,两军无法相互接应。窦泰军成了孤军,不得不独自面对西魏的所有精英,然后灭亡。

我们应该知道,高欢军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宇文泰军。最好的选择是充分发挥数量优势,共同进攻,相互照顾,相互积极。宇文泰攻击第一军,要冒被各军围攻的巨大风险,不攻就坐以待毙。

如果不能有效分兵,只能在战场上决定生死。这个时候,很多偶然因素可能会主宰战局。

更糟糕的是,西魏军渡过渭水,接近东魏军后,迅速占据了沙源渭曲的有利地形。这里的河流弯曲形成屏障,不利于军队的发展;芦苇丛生,土地湿漉漉的,不利于骑兵集团的冲锋。上述地理因素极大地限制了高欢率领东魏骑兵发挥数量和力量的优势。

两军在沙苑渭曲面排队。临战前,东魏都督斛律羌举突然建议:最好在这里与之相持,分精骑行攻击长安。宇文泰不仅受到我军的约束,而且长安一定是空的,可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下来。巢破了,宇文泰不战也可以抓住。

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从地理上讲,高欢军在西,宇文泰军在东,长安在西。事实上,高欢军和宇文泰军切断了彼此的归路,渭河在南,构成了行动障碍。此时,如果高欢沿渭河西部分兵进入长安,宇文泰真的没有办法。前面是对抗强大的东魏军。撤军救长安并不容易。当军队移动时,它很可能会失控。

斛羌举的建议完全符合“以正合,以奇胜”的要点。渭曲已经“正合”了。这个时候,它不会出奇地赢。什么时候??

高欢还是不愿意分兵!让人每次读历史到此为止,都有徒呼无奈之叹。

[img]7634[/img]

当然,在诸葛亮的分析之后,我们自然可以是正确的。当局的粉丝们,任何鲁莽的行动都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不是区分天才和普通人的关键吗?

虽然高欢不愿意分兵,但他的临阵往往有奇计。此时此刻,他看到芦苇草很深,突发奇想:如果我用火攻击,效果会更好吗?

哪个更安全?显然,放火的意外因素太大了。高欢军在西边,宇文泰军在东边。那是冬天的10月(根据公历,应该是11月)。也许西北风经常刮,对吧?从西到东,火指向东方的宇文泰军,但如果风变了,火怎么办?

无论如何,放火仍然是一个比强行战斗更好的方法。

这时,决定中国未来300年命运的两个人站了出来,反对放火,坚持交兵。这两个人,一个是侯景,一个是彭乐。

侯景的反对理由完全站不住脚:烧宇文泰,太便宜了,应该活捉然后当众处罚。

这是什么原因?当宇文泰这么容易捉吗?你已经拿到胜券了吗?显然,侯景这句话,别有用心。从后来的历史事件过程来看,侯静和高欢是分开的。由于高欢的崛起,侯静觉得英雄是无用的,这可能与曹操手下刘备闲置的岁月相比。若宇文泰也被淘汰,乱世枭雄恐怕更没有出头之日。侯景的军事素养可能甚至比高欢还要强,恐怕他一再错过机会,甚至理解。以这种方式,不如干脆失败,如果高氏统治土崩瓦解,恰好浑水摸鱼。即使高氏不会崩溃,但留下宇文泰这个死敌,侯景自己的价值不是更高吗?俗话说“养寇自重”,正符合我们当时对侯景心态的揣摩。

至于勇敢的将军彭乐反对火力攻击,他应该试图勇敢地抓住宇文泰来邀请他的成就。彭乐的鼓励可能不仅仅是他的个人行为,也是许多东魏军事将领的想法。正如彭乐所说:我很少有小偷,一百人抓住一个,为什么不担心呢?

在士兵们乐观情绪的感染下,高欢居然服从了,放弃了纵火的计划(更不用说分兵了),决定积极进攻,把胜负的天平交给命运之神去裁判。

命运之神早已偏向于宇文泰。

宇文泰以寡敌为主,极其被动。然而,这种极其劣势的局面使东魏军轻视敌人,因此在宇文泰非常有利的地理环境下发生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魏军在战场上的直接成本并不太高。他在战斗中被斩首了大约6000级,但在随后的匆忙逃跑中,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8万名丧甲士和8万名弃甲士”。这表明战场上的主要损失发生在崩溃后。

宇文泰在战术层面上做到了“以正合,以奇胜”。他占据了芦苇丛,把老弱稀拉在前面,作为正兵诱敌。而把精英当成奇兵,都藏在芦苇丛里,只等东魏人深入,然后站起来合击,命令李碧所有的铁骑横击。历史上,一场惊天动地、血光四溅、以弱敌强、可歌可泣的沙苑大战就是这个名字。


沙苑战争中东魏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高欢的失策沙苑战争中东魏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高欢的失策

,,,,,,,

  • 西魏悲情皇后乙弗氏:无奈出家巩固丈夫的王位
  • 乙弗氏泪流满面地对曹宠说:“愿至尊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他还召唤了次子武都王元戊,告诉他未来。让他说皇太子要好...

  • 何若璧的父亲何若敦:临死时,他不忘让儿子继续平陈
  • 贺若敦:(公元517~565年),河南洛阳人。南北朝北周将领,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10月,何若敦因口...

  • 北周于谨:军马一生功勋卓著 北周武帝拜其为师
  • 于谨(公元493年至公元568年),字思敬,北朝洛阳人,北周开国功臣。 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到节闵帝普泰元年(公元53...

  • 西魏皇帝宇文泰用了什么办法镇压官员腐败问题
  • 控制西魏政权的宇文泰集团和高欢集团同出自六镇。在三国之中,西魏及其后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是最弱的。六镇之兵,高欢得其五,...

  • 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宇文泰向苏绰求教治国之道
  • 宇文泰(507-556),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创始人和实际统治者也是北周开国的创始人。西魏禅周后,他...

  • 拓跋贵强纳阿姨入宫的最终后果是什么?
  • 你知道拓跋贵的故事吗?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公元376年,十六国中的代国被前秦傅坚带兵摧毁。后来,经过十年的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