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国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下场
贞观名臣中最惨的下场,当然是侯君集和长孙无忌。
侯君集被列为王子李承乾谋反案的主要罪犯,贞观十七年(643)被斩。临刑前,侯君集乞求以个人战功的名义保留一个儿子,以传香。太宗听了他的要求,把妻儿流放岭南。
长孙无忌不仅坚决不支持武则天的进步,而且到处制约软磨硬泡,阻碍小武的未来。小武是谁?当时最受唐高宗李治青睐的女青年,前途无量!挡住她的路就是挡住皇帝的路。成为皇后的吴女士对长孙怀恨在心,终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较量之后,659年,许敬宗给长孙无忌贴上了“谋反”的帽子。唐高宗心里很清楚,他的叔叔孙无极不可能有“谋反”的打算,也没有“谋反”的证据,但毕竟权力之争更重要,所以他给出了一个模糊的处理:不审问长孙叔叔;削减他的太尉官衔和赵国公爵位;降为扬州都督,但这是一个虚称,重点是“黔州安置”;黔州不久被迫自杀。任秘书监徐都尉无忌之子孙冲等人因此开除干部队伍,放逐岭南偏远地区。因此,有几个人参与了长孙家庭的处罚;近亲流放岭南做奴隶;长孙无忌从父亲、兄弟和儿子长孙祥那里被绞刑。直到15年后,长孙家才恢复名誉,“恢复”长孙无忌官爵;允许棺材回长安陪葬昭陵。以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继承爵位。
朱遂良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武则天坐上皇后宝座后,朱遂良被贬为爱州刺史(今越南清华),后来在爱州去世。659年,长孙无忌谋反案牵连到朱遂良,追捕官爵。他的儿子朱彦甫和燕冲进爱州,在路上被杀。
贞观二十一年(647)病故,长孙无忌叔叔高士廉。由长孙无忌案牵连,其子高履行,降为洪州都督,再降为永州刺史。弟弟高真行,官至右卫将军,他的儿子高岐是太子典膳成,相当于东宫食品主任,是太子府官员,涉及张怀太子李贤谋反案。皇帝命令高真行把高岐带回来自己教书。经过考虑,高家居然想出了这样一个解决办法:高真刺他的喉咙,高审刺他的腹部,然后高岐的表弟高旋砍下他的头,扔到路上。也许高家认为,摆脱政治困境,保护家庭利益,只有杀死高岐才是最好的办法,但这种方法太残酷和露骨了。唐高宗也觉得太过分了。高真被贬为睦州刺史,审判被贬为渝州刺史。
贞观22年(648)病逝的方玄龄、爵梁国公。其子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这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女儿,以傲慢著称,礼貌超越其他公主徐。房玄龄去世后,高阳公主煽动丈夫与哥哥房遗直分家。房遗直接向李世民报告,公主受到批评。不久,一起盗窃案,和尚辩机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枕头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供词实际上是情人高阳公主赠送的。这件事让李世民丢脸,辩机被腰斩;十几个人参与了被杀。太宗去世,高宗即位,公主继续鼓励房遗爱和哥哥的遗直抬杠,结果两败俱伤,遗爱降为房州刺史,遗直为息州刺史。公主一心要告倒房遗直,说叔叔对自己“无礼”,尴尬的遗直不得不反过来揭露弟弟和嫂子的罪行。事情闹大了,高宗命令长孙无极审理此案。长孙有自己的算计,他把案件的第一被告定为吴王李恪。李恪的母亲是杨迪皇帝的女儿,李恪从小聪明,深受李世民的喜爱。长孙认为吴王李恪是对李治皇位的最大威胁。房遗爱知道,长孙无忌想要摆脱李恪,然后很快。当他的问题严重且难以摆脱犯罪时,他下了一步危险的国际象棋。他说他和吴王李恪谋反!这一步是为了迎合长孙无忌,也不是为了迎合唐高宗。然而,这一步并没有拯救他的生命。永徽四年(653)春,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三徐被斩首;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自杀;房遗被贬为春州铜陵尉(今广东阳春);废除房玄龄,享受昭陵待遇。
前面提到很多涉及谋反案件的人,恐怕真正有造反意图的连一个都不一定是真的。李积的孙子李敬业是唯一一个真正参与叛乱的人。叛乱的荣耀也被剥夺了他祖先的战功。史书上提到,他大多以自己的姓氏称之为“徐敬业”。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政治野心毫不掩饰。李敬业和一群不满的失意官员公开起兵反对武则天,呼吁恢复李唐。这次军事行动开始时轰轰烈烈,行动中犹豫不决,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最大的影响可能是留下一篇关于骆宾王的咒骂文章《武氏乞讨》。
贞观之治的故事流传了1300多年,留下了丰富的政治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教训。然而,当我们沿着主题的思想梳理历史记录时,我们会感到惊讶和惊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指在封邦建国的制度下,贵族上层的利益分配在制度保障下难以长期延续。祖孙五代是一道坎,可能无法传下去。贞观时期的名相贤臣与唐太宗共创辉煌,居功至伟,但他们的后代往往很悲惨。毛泽东主席曾在战国政策中讲述赵太后的故事,提醒党干部充分认识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他很有远见。虽然本文只列举了贞观群臣子孙中部分人的命运,但也足以引起读史者的沉思。
长孙无忌的结局:被迫自杀,称贞观时期最惨的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