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中,最残忍的是殉葬。秦汉时期,殉葬制度仍然很流行,但到了汉朝以后,统治者发现这个制度太不人道了,并逐渐废除了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考古学家在朱元璋的陵墓中发现了许多宫女的白骨。显然,朱元璋死后实行了秦汉烈士制度。
明朝是一个特殊的王朝。它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恢复了数千年来被废除的殉难制度。早在朱元璋统治时,这种殉难制度就在朝廷中传播开来。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爽(即秦王)死后,朱元璋命令秦王的两位公主陪葬,让儿子在黄泉路上行走。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他的孙子朱云文继承了王位。根据朱元璋生前的遗嘱,朱云文命令后宫未生育的妃子陪葬。命令一发布,就在法庭上引起了混乱,哭声不绝于耳。由于当时场面混乱,许多官员趁机贪污、浪费法律、报仇,未生育的妃子在一些官员的庇护下生存下来。
也有一些生过孩子的妃子因为得罪了一些官员而被迫埋葬。在历史书中,这些被迫埋葬的妃子被称为“朝天女”。令人费解的是,朱元璋陵墓里这么多妃子是怎么埋葬的?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界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妃子应该上吊自杀。这种观点听起来有点荒谬。这么多妃子怎么能全部自杀呢?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解释说:朱云文下达殉难命令后,派人将后宫所有合格的妃子一一列出。在葬礼当天,这些被列入葬礼名单的宫女和妃子被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
太监们提前把太师椅放在房间里,太师椅的数量与死者的数量相同。每把太师椅的顶部都挂着七英尺长的白色丝绸。勇敢的宫女咬紧牙关,把头伸进白色丝绸形成的扣子里,然后用脚推开太师椅,几分钟后就消失了。
胆小的宫女早就吓得魂飞魄散,颤抖着坐在地上,但旁边的太监并没有放过这些毫无抵抗力的宫女。他们几个人举着一个宫女,强行把这些吓得半死的宫女扶在太师椅上,然后把头上的白色丝绸套在这些宫女的头上,然后把太师椅搬走。这些宫女已经吓得半死了。经过这样的辗转反侧,他们很快就死了。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妃子是通过在体内注入汞来埋葬的。为了保持妃子像朱元璋的尸体一样不腐烂,一些侍臣和太监采纳了在妃子体内注入汞的建议。朱允炆命令人们逐一登记葬礼妃子名单。
葬礼那天,名单上所有的妃子都聚集在一起,然后给她们每个人喝一杯安眠药茶。这些妃子睡着后,旁边的太监们把头切开,执行人拿着铜勺,把水银倒进切开的部分。倒入一定量的水银后,用针缝好头。一切完成后,这些被埋葬的妃子再也没有幸存者了。
朱元璋殉葬妃嫔死法 活着,把头切开,倒进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