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关,势如破竹,即将打南京。此时此刻,仍留在南京的明朝大臣一般有三种选择:一是抵抗而死,二是逃命而生,三是出降而荣。
钱谦益的妾刘如果曾劝他以身殉国,钱谦益也同意了。在大张旗鼓地向外界发表声明后,他带领家人携带旧酒常熟尚湖,声称他想效仿屈原,投水自杀。然而,从日落到日落,钱谦益凝视着西山的风景,探手摸了摸湖,说:“水太冷了。我该怎么办?”毕竟,他没有投湖。相反,刘如果跳进水里,毫不犹豫地死了,然后被救了。
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钱谦益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35年前后,他三起三落,旋进旋退;他还被视为文坛巨头,江左三大家族之一,因为他出色的文才;他曾参加过东林党反对魏忠贤阉党的活动,也被视为士林领袖之一,受到高度尊敬。
在大家眼里,只要明朝死了,钱谦益要么抗拒而死,要么毅然殉国。“威武不能屈,财富不能淫,贫穷不能移”这几句话似乎是孟子专门写给他的。但是大家都把他看错了。他甚至不如一个曾经靠门卖笑的妓女。刘如真的跳进水里几次。
退一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你不想死于殉国,别人也不能强迫你,但不要先说大话,否则很难接受水。一旦你说了些什么,那就很尴尬了。即使你真的准备死,暂时突然改变主意,你也可以找到一些借口,比如留在青山,不怕没有柴火,长计划,大丈夫可以弯曲可以伸展,绅士报复十年不晚,等等,也是宏伟的,尽管是自欺欺人。
拒绝殉国只是一个隐士,可以算是保住了晚节,但他不甘寂寞。他不仅主动出城投降,给朋友写信劝说,还带头给公众剃头。历史记载:“豫王下江南,下令剃头,大家都很凶。钱牧斋突然说:‘头皮痒。"突起,人犹谓其箅头也。一瞬间,昆辫就进来了!"(《哀余杂记》)然而,他就这样拼命讨好,清廷也没把他当回事,只给了他一个礼部侍郎的小官。
时人嘲讽他是“两朝领袖”,乾隆更看不起他,专门写了一首五律羞辱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没有证据。文章怎么会有光?真的可以覆盖酒瓮,经常咏香包。最后一条路逃禅,原来是孟八郎。
更令人鄙视的是,后来当他被指控在节日期间遭受损失时,他颠倒了黑白,信口雌黄,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他的小妻子:“我想死,但我的妾不和?”难怪连300多年后的大学生陈寅恪都看不见。晚年失明后,他不遗余力地写了40多万字的《刘如别传》,为刘如辩护,谴责钱谦益。
历史学家一直喜欢做翻案文章,以标新立异。一旦他们成功了,他们就会出名。然而,为钱谦益做翻案文章的历史学家总是感到愤怒和内疚。当他想到自己的正直时,他比一个出身于歌妓的刘还要糟糕得多。当他想到自己在常熟尚湖“水太冷”的借口时,他立刻像一个泄气的球,很无聊。
“水太凉了”,钱谦益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名言”比他的任何一首诗都流传得更广。
钱谦益,晚明无耻文人,自称降清是为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