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残酷无情的。这样的故事一直在历代演绎。如果你不谈权谋或认为老谋深算,你就逃不过厄运。下面列出的十位忠臣都是古代著名的忠臣,他们都对自己的主人真诚,大多数人都取得了非凡的事业。然而,他们的结局令人遗憾。
一、比干(前1092-前1029)
比干是殷朝末代商纣王的叔叔,官少师职,忠心协助侄子治理国家。比干被残忍的纣王剖开心扉,检查他是否有七个窍门。比干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以死告诫君的忠臣,被称为“世界第一仁”,被后人大臣视为模范。现在河南卫辉市有比干寺,是国家文保单位。
二、商鞅(前390-前338年)
商鞅是卫国人,又名公孙鞅。受李悝、吴起的影响,他“少好刑名之学”,专攻法治国。公元前359年被秦孝公聘用,开始实施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放建筑,实行县制,奖励耕织战斗,实行连坐法”,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改革者”。商鞅变法使战国中较弱的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为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其法律严厉,秦孝公病逝后,被秦惠王处以自己处死叛国者谋反者的酷刑——“车裂”刑,即五马分尸。
三、伍子胥(-前484)
伍子胥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多舛。伍子胥生为楚人,父兄被楚平王杀,自己也一夜之间白了头。逃到吴国后,他和孙子一起帮助吴王和鹿,使吴国称霸春秋。在此期间,他还攻入楚都,鞭打楚平王发泄私仇。伍子胥远见卓识,料定越王勾践包藏灭吴之心,劝丈夫在北伐前除勾践,却被太宰博诬陷自杀。他死后才十年,强吴就被弱者摧毁了。应该说。
四、文种(-前467)
浙江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但早在春秋时期,却是荒野之地,当时越国也很少有人才。在外国谋臣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此时范蠡致信文种“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但不听劝告,最后被勾践所不能给剑自杀。勾践还对他说:“你给了我九个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了三个就打败了吴国,剩下的六个就在你身边。用这六个去地下,为寡人先王打败吴国先王。",不得不佩服范蠡!
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吕不韦实际上是一个奸商。他投机拥有无数的财产,并将他的商业经验应用到政治上。他认为秦公子产在赵国人质弱,可以投机。为了换取子产上台后的野心,他资助子产最终成为秦国的王子。公元前250年,子产秦庄襄王,吕不韦随心所欲为秦国丞相;三年后,继位的嬴政被尊为“亚父”。但客观来说,吕不韦上台的手法虽然不光明,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有成就的名字之一。他帮助年轻的嬴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他组织了一部巨大的《吕氏春秋》,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如此,由于赵姬在太后的淫乱,她还是喝了毒酒而死。
六、李斯(公元前153-公元前208年)
秦始皇最终统一了中国,成为了皇帝,李斯作为宰相发挥了重要作用。秦统一中国后,他建立了县,制定了法律制度,统一了轨道、文字和衡量制度,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参与了焚书坑儒、迫害韩非子、杀害苏立胡亥等阴谋。可以说,历史评论是声誉的混合体。就是这样一位作风强硬的大臣,最终被太监赵高杀害,被判处残酷极刑——腰斩于市,杀害三族。
七、晁错(前200-前154年)
严格来说,赵错不是宰相,而是汉景帝时期最著名的大臣,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所以我还是把他列为其中之一。赵错建议汉景帝削藩加强中央集权,重农轻商发展经济,为“文景之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吴、楚七国叛乱,他作为替死鬼被汉景帝误杀,可谓“用政策杀诸侯”的政治受害者。
八、长孙无忌(-659年)
唐太宗李世民成为皇帝后,曾列出帮助他的24位英雄,在凌烟阁上刻画他们的肖像,而长孙无忌则排名第一,这说明他对“贞观之治”的贡献很大。而且,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妻子和叔叔,唐高宗李治的叔叔,应该是好的,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更强大的武则天。他坚决反对李志建立武则天,但他个人因为他的软弱特别推荐侄子皇帝太胆小,反对的结果是冒犯武则天,只是唐朝皇帝和兄弟残疾并不罕见,侄子和叔叔的关系不能保持他流放的结局,最后一代名人上吊自杀。
九、李善长(1314-1390)
李善长本可以成为和小何、方玄龄、赵普一样的开国名相。不幸的是,一个寿命太长,另一个遇到了残忍和怀疑的朱元璋。就连他这个退休的70多岁老人也拒绝放手。洪武十三年,胡伟勇犯罪。作为推荐人,李善长全家70多人被杀。
十、夏言
夏言作为明嘉靖朝的首辅,名气不如上述九位,也不如接其位的严嵩,只是因为明朝能干宰相太多,世界很难记住他们的名字。其实夏言当首辅的时候,真的是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威严极高的宰相。对下说一不二,严嵩曾爬在地上求饶;对上连嘉靖帝的面子也常常不给,连嘉靖也怕三分。正是因为时间太长,嘉靖皇帝才逐渐厌倦了这一点,这让一直想陷害他的村民严松有机会诽谤他。最后,曾经放过严松的夏燕成为寓言中的“东郭先生”。在回家的路上,他被召回首都处死。
历史上十位结局悲剧的古代名宰相:谁被五马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