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1624-1653),又名李香,原名吴,苏州人。她和董小宛、陈圆圆、刘如等被称为“秦淮八艳”。李香君八岁时,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秦淮八艳是南京莫陵教坊名妓之一。侯方域(1618年4月至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img]787961[/img]
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是李香君后世闻名的。该剧以名妓李香君和明末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基础,以国家破动乱时代为背景,歌颂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浩然正气。《桃花扇》一上映,就受到了时人的热烈追捧,即使是现在,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古代戏剧。在中学教科书中,有桃花扇的选段。《桃花扇》的成功,连里面侠义柔肠的李香君也火了一把,大家都为其坚贞迷恋而感慨。
李香君是一个色艺双全的女孩,应该说“秦淮八艳”的女孩,都才貌双全,令人惊叹。李香君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很清高。据史料记载,李香君在家道败落后,婚姻将被李贞丽视为养女。李贞丽以前也是秦淮名妓,年纪大了,便盘下楼阁,教养歌姬舞女。李贞丽非常重视李香君,并邀请了最好的老师来教她诗歌、歌赋、钢琴、象棋、书法和绘画。李香君学艺有成,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也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那一年,一首歌《琵琶记》在整个秦淮都很有名,但李香君虽然唱得圆润,但并不容易与人一起唱歌。
李香君是个顶顶痴情的女人,《桃花扇》以她的爱情故事为基线,她的痴情就是原因之一。李香君名动秦淮后,虽然有许多名士公子追求,但直到遇到侯方域,她才同意。侯方域是官宦家族的公子,祖父侯执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亲侯迅是过户部的尚书。侯方域,门风很正,从小就跟着家乡名人学习。他和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复社四公子,与魏曦、汪婉合称清初文章三大人才。当他去北京参加考试时,他遇到了李香君。
[img]787962[/img]
李香君早就听说过侯方域的名声,并钦佩他。当他真正看到侯方域时,他的心落在了他身上。她经常邀请侯方域为他写诗,而她自己也唱了一首歌作为礼物。她不容易说话,在侯方域似乎不注意。一个接一个,两个人就这样相爱了。
秦淮地区的名妓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那就是“梳笼”。女孩越出名,“梳笼”需要的银就越多。李香君在秦淮很有名。当时,侯方域只去北京参加考试,没有带太多的银。当李香君“梳笼”时,侯方域到处找人借钱。后来,杨龙友有人给了他很多钱,这正是李香君需要的。
侯方域知道杨龙友不可能有这么多钱。当他询问时,他知道这是一个奸商阮大成。当时,侯方域所在的复社正在为阮大成和其他奸商开展活动。阮大成给侯方域这么多钱,就是想送个人感情,把侯方域拉过去。侯方域和李香君拒绝了这笔钱。为了和他的爱人在一起,李香君卖掉了他的珠宝,向几个姐妹借了一些钱。
[img]787963[/img]
侯方域拒绝了阮大成的好意。当然,他不想和阮大成有任何联系,但这件事却被阮大成憎恨。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寻找侯方域的麻烦。首先,他鼓励富人把李香君带走,然后肆意伤害东林党人,逮捕侯方域等人入狱。值得一提的是,当阮大成等恶棍想带走李香君时,李香君与生命搏斗,撞上柱子自杀,溅上桃花扇,以保持自己的清白。
李香君也是一个民族气节极高的人。和侯方域在一起后,她总是警告侯方域不要相亲。据说李香君和侯方域分开后,病得很重。临死前,她给侯方域留下了遗言:“公子应该是大明守节,不要事事异族。妾记得九泉下公子的爱。”不幸的是,她想念的侯公子终于降清了,名节也没有保障。
四大名妓李香君和侯方域是如何相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