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什么少年天子顺治对死去的摄政王多尔根痛下狠手?

自古以来,朝堂就没有父子,无论是多亲的骨肉,还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一旦染指皇权,自然就有你无我,势不双立。君不见杨广毒死隋文帝,玄武门杀死弟弟。君不见曹丕七步难子建,康熙膝下骨肉残。庙上只有争名逐利,背后耍黑枪,虽然表面上都是冠冕堂皇的道理,但背后的故事谁也不知道,你和我都不是当事人。想到清朝入关的历史,情节相当相似。

据说满清入关后,皇太极的兄弟多尔根以统军入关,确定了中原的第一功,开始了七年的摄政生涯。一路上,他逐渐变得高权重,势不可挡。顺治元年10月,当小皇帝福临太和门(时称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根为叔叔摄政王时,他甚至为多尔根建立了纪念碑,“永垂名于万世”。从此,在待遇上,多尔根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体现在很多方面:

在薪酬方面,多尔根比其他诸王高,而且比辅政大臣多一半。

至于冠服,多尔根戴的冠是“帽顶上有13颗东珠,金佛前有7颗东珠,金花后有6颗东珠”。多尔根佩戴玉带,“每板有6颗东珠,一颗猫眼石”,为浅黄色。多尔根在祝贺时穿着八团龙服。相比之下,它非常接近皇帝。例如,它的王冠只有少于一颗东珠,它的朝服只比皇帝的龙袍少一条龙。

至于府第,多尔根府第的“房基高十四尺,楼三层,覆盖绿瓦,脊及四边俱用金瓦”,时人都知道多尔根的“府第制高比皇居高”,几乎是一样的。

为什么少年天子顺治对死去的摄政王多尔根痛下狠手?

顺治二年,多尔根晋为皇叔父摄政皇后,所有的礼物,如围猎、出师等,王公贵族都要聚在一起等待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根。若回王府,则需送到府门。在元旦、庆祝仪式上,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皇帝后,即去朝贺多尔根。上朝时,多尔根在午门内从便下轿,诸王需要在午门外下轿等等。以上所有仪注都表明,多尔根位于一人以下,万人以上。

顺治三年五月,多尔根以为皇帝的信符存放在皇宫里,每次派兵都要奏铃印,很不方便。因此,即遣人将皇帝的印章全部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自年初以来,多尔琏使用的仪仗种类与皇帝相同,均为20种,但在每种类型的具体数量上都略低于皇帝。辅政王的仪仗只有15种,明显不如多尔根-多尔根和皇帝。顺治四年后,如果官员在奏书中称“皇叔父摄政王”为“九王爷”,或者不用全称就丢字漏字,就会被革职。而且“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多尔根再也不用向顺治皇帝行礼了。顺治五年底,多尔贡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成为了皇父摄政王。此外,野史还表示,此时,多尔根公开与小皇帝的母亲大玉儿同居,甚至有人说皇帝命令他们结婚:我很小的时候就是皇帝,安慰占领了中原和南北地区。宫殿内,靠皇太后的教育,宫殿外靠皇父摄政王的支持,能够继承祖先的事业,不半途而废。现在,皇父和皇太后独居无偶,沉默寡欢,皇父刚刚去世,我感到非常内疚。诸王和大臣们一致强烈呼吁父母不应该分居,应该住在一起,我可以定期去拜访。想了想,觉得很满意。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恭敬皇父皇母大婚礼,谨请他们合宫同居。希望礼部尽职尽责,不辜负孝道治天下的意图。此致!皇帝下诏让母亲嫁给大臣,如果不是傻子,心里肯定不甘心。后来,多尔根“用仪仗、音乐、卫从的人,都是至高无上的”,也就是说,多尔根不仅拥有实权,而且开始在礼仪排场上与皇帝保持一致。所有的政务,多尔根都不再有谦恭的请示,没有奉皇帝的旨意,而是全部称诏下旨,就像皇帝一样。而且,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特别是“不让诸王、贝勒、贝子、公等进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天在自己的王府前等待命令。

同年11月,多尔根在古北口外狩猎,还为喀喇城(今承德郊区)建设了避暑胜地。狩猎时,多尔根因素患有“风病”(即今天的心脑血管疾病)。不幸的是,他摔倒在马上,伤了膝盖。由于治疗不力,他于12月初9日死于喀喇城,年仅39岁。

为什么少年天子顺治对死去的摄政王多尔根痛下狠手?

消息传到京城,举国服丧。当多尔根的棺材被运回时,小皇帝福临亲临东直门外五里相迎。他连续跪了三次,亲自举爵祭奠,痛哭失声。在多尔根死后的第17天,他被尊为“茂德修道广业为安民立政、真诚敬义皇帝做出了贡献”。庙号成宗,葬礼完全按照皇帝的规范办理。顺治八年正月,多尔根夫妇以义皇帝和义皇后的身份享太庙-多尔根死后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名字,但这是多尔根最后的荣耀...

然而,随着权利的逐渐巩固,顺治越来越反感多尔根。由于皇帝的许多暗示,原多尔根最喜欢的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站出来揭露了多尔根在棺材里隐藏皇家龙袍作为葬品的罪行,这导致了多尔根的许多罪行。除了上面提到的仪仗、音乐、侍卫、政府等。,形同皇帝,肆意挥霍国家财产;凡政事不奉皇帝的命令,自己处理,以自己的意愿提升官员,以朝廷为己任,使诸王大臣日复一日地等待其政府,还有以下罪行:

首先,当多尔根担任摄政王时,他不让济尔哈朗参加朝政,而是让他的兄弟多铎担任辅政叔王,背叛他忠于辅助年轻皇帝的誓言,傲慢自大,“以皇帝的继承为己功”;

二是将诸王大臣征战战场,杀敌消寇之功全归于己;

三是将伊尔登、刚林等原属黄旗附己之臣收入白旗;

四是口出“太宗之位,原系夺立”的傲慢之语;

五是逼死豪格,夺妻、牛录属人、财产归己;

六是拉拢皇帝侍臣额尔克戴青(太祖抚女巴约特格格的长子)等。

因此,顺治认为多尔根谋逆属实,“神人共愤”,不仅夺取了母亲和妻子的封典,还将多尔根的养子多尔博(原为多尔根的儿子,后继给多尔根)先罚为奴,然后命令其归宗仍为多尔根的儿子。世祖的招数很高。这样一来,多尔根就没有继承人了,他的正白旗就不再由多尔博继承,而是理所当然地属于世祖。再加上皇帝原来的两个黄旗,这就是清关后“上三旗”的由来。

为什么少年天子顺治对死去的摄政王多尔根痛下狠手?

对于多尔根本人来说,祖先不仅撤回了他的皇帝,还命令人们摧毁多尔根的陵墓,挖掘坟墓,鞭打尸体,砍头展示公众。有些人还说他们很沮丧。无论如何,在多尔根死后,一些不光荣的荣耀完全消失了,只留下一个蓬蒿荒凉,长期孤独。

想起宋代张生的话:一带江山如画,风景向秋潇洒。水浸蓝天在哪里?山的冷光照射在一起。辽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六朝兴废多少,渔樵八卦。望着这座楼,寒冷的日子无言以对。是的,今天,说到多尔根,对他个人来说,其实是千秋万岁的名字,孤独背后的事情;对于清朝来说,它已经耗尽了。谁在为功绩而战?


为什么少年天子顺治对死去的摄政王多尔根痛下狠手?为什么少年天子顺治对死去的摄政王多尔根痛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