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和明珠也是康熙皇帝的得力助手。他们都在帮助康熙皇帝巩固清朝政权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两派之间无尽的斗争对国务、政治和官员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索额图,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初期四大辅政之首索尼第三子。索尼是清朝的开国勋臣,顺治皇帝临终前任命四位大臣为康熙皇帝辅政,索尼居首位。在索额图的三兄弟中,两个攻封一等公,一个授一等伯,索额图的侄女是皇太子胤仁的生母,可谓出身名门,声势显赫。索额图早就是康熙帝的亲信,曾以清朝重臣的身份签署过中俄《尼布楚条约》。由于索额图在规划擒拿鳌拜、清除鳌拜势力时取得了巨大成就,1669年从一等侍卫晋升为大学士学位,然后改为领侍卫内部大臣,成为当代大臣中最重要的实力派,直到发展成为“王子党”的领导者。
所谓太子党,是指为皇太子提出建议的政治团体。索额图精心制定了皇太子制度。当时,皇太子使用的礼仪几乎相当于皇帝。例如,规定皇太子使用黄色服务皇家物品;朝拜皇帝后,大臣们必须向皇太子尹仁致敬。康熙皇帝意识到索额图及其党的自私和权力欲望,下令拘留他,并宣布“索额图成为本朝第一罪人”,并于1701年命令他退休。
明珠也是满洲正黄旗人,是皇帝长子尹的叔叔,也就是惠妃那拉的哥哥。虽然他出身不高,但明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后来他成了一品大员,和索额图一起政治。由于1673年出任兵部尚书时表现出色,明珠开始受到朝廷的重视,从此深受康熙皇帝的赞赏。不久,当朝臣们讨论“撤藩”时,明珠力排众议,主张“撤藩”,符合康熙皇帝的初衷,表现出一定的政治远见,但也公开透露了他在处理重大事件时与索额图的分歧。
明珠进入政坛中心位置后,由于出身和性格的差异,与索额图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矛盾应运而生。明珠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帮助皇长子胤习拉拢大学士余国柱等重臣,积极发展“长子党”势力,成为“长子党”的核心人物。很快,长子党和太子党之间的冲突就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1687年冬天,康熙皇帝发现明珠、余国柱等卖官受贿罪,改变了明珠的“大学士”地位。
揭秘:康熙皇帝[左膀右臂]—索额图与明珠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