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和日本有什么关系?
1919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日子。中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自发爱国学生运动,后来的中国青年节就来了。这一事件的爆发与邻近日本的刺激密切相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方是德国领导的盟友,另一方是英法领导的协约国。西方的“后代”美国和东方的“后代”日本都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但他们也必须选择一边站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结果,他们都选择站在英法协议国一边。
作为“同文同价值观”,美国选择英国队列并不奇怪。但为什么日本也选择站在英国一边呢?需要注意的是,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阶段,日本从德国开始。为什么战争开始了,师徒们不站在一起,而是和别人打架?
这涉及到日本的特殊地点和特殊计算。
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语是“永远保护东亚和平”和“维护日本和英国联盟的利益”,相当“正义令人敬畏”。但当时隔岸观火却洞察一切的美国一眼就看出,日本是别有用心的。当时,美国国务卿兰辛指责日本另有野心出兵。日本宣战德国的真正动机在于:向山东出兵,开辟控制中国大陆的主干道;山东一直是德国势力的范围。天赐良机必须摆脱这个绊脚石。
虽然日本崛起选择的“校长”是德国,但战略考虑使他们更愿意与英国联盟。英国在远东与日本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但它约束了那些伸出手太长的欧洲国家。
当然,除了战略考虑,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报仇”。日本是一个必须报复的国家。“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令他们难忘。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干涉。日本在中日甲午吞下的最大肥肉辽东半岛被吐了回来。通过三国干涉事件,日本看到俄罗斯和德国是日本在东亚的主要竞争对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战略需要增加新的仇恨和旧的怨恨,这促使日本决心向老师开枪。时任日本首相大久重信,在参战前发表演讲,强调日本参战是鼓励德国干涉回辽的复仇战。
在盟友英国的鼓励下,英国海军大臣邱吉尔对日本发表了看法;英日协约国将获胜,日本可以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巩固东亚势力。这是日本对德国的最大动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在欧洲塞尔维亚开始,但日本的主战场在中国。经过100天的“血腥战斗”,他们从德国人那里获得了青岛的控制权。
1914年,当日本人从德国人那里接管青岛时,中国人并没有生气。日本政府承诺中国政府将来将胶州湾归还中国。然而,当战争结束时,胶州湾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是扩大了山东对青岛的独家特权。
显然,中国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欺骗和愚弄。五年的希望变成了乌有。全国的愤怒势必然。
除了被骗,还有一个心理落差因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战前,根据《胶澳租赁条约》,德国已占青岛17年。但并没有引发中国的大规模抗议。对德国的容忍,对日本的容忍,恐怕不是因为德国人比日本文明,而是因为与日本相比,同样是东方国家,同样是“战胜国”中国从甲午一败,就在追日本的路上,但到1919年,中国已经追日本25年了,为什么差距还这么大?“严重挫败感”必然导致国家巨大的心理落差。一场从“还我青岛”开始的伟大爱国运动爆发了。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促进日本成名世界的“天赐良机”,那么“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就是20世纪“天敌”日本刺激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五年积累的愤怒终于在一夜之间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游行震惊了国家政府和日本政府。三年后,中国从日本恢复了青岛主权,新的政治力量准备出发。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终于当之无愧了。
历史解密:[五四]运动和日本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