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是黄道十二宫,占星术描述了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和双鱼座。黄道十二星座在古巴比伦时代就被命名了。巴比伦人从春分开始将整个黄道分为12段,每段称为“宫”,各以星座命名,称为“黄道十二宫”。这些概念后来被古希腊人吸收。公元前后,“黄道十二宫”的概念从希腊传入印度,6世纪随佛经进入中国。
黄道十二宫汉译名最早的文献是《大方等日藏经》,这是隋开皇初年天竺法师连提耶舍从梵文翻译的。将“白羊”和“金牛”翻译成“特羊”、“特牛”,“特”是“男性”的意思;“双子宫”被释放为男女,大约是“天愿为比翼鸟”的联想,被翻译为“双鸟”;“人马宫”是半人半马射箭的造型,梵文原文为“弓”,故译为“射”;“宝瓶”是人倾斜水瓶的形象,所以被翻译成“水器”;至于羊身鱼尾的动物形象,被称为“磨竭”,梵文makara的音译(后来为了适合羊身的形象而改为羯座,是阉割过的羊),这也是后来88个星座中唯一保留音译的星座。到明清时期,除“阴阳”外,黄道十二宫的译名基本稳定、除了“双女”,其他的和现在的名字完全一样。到明清时期,除“阴阳”外,黄道十二宫的译名基本稳定、除了“双女”,其他的和现在的名字完全一样。直到康有为的《诸天讲》,才会“阴阳”。、“双女”分别翻译为“双子”、“处女”更接近现代名称。
什么是十二星座?十二星座什么时候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