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三国谋士陈宫:为什么反复背主成为忠义的典范?

陈宫原本是曹操的下属,曹操也很信任他。东征徐州陶谦时,他留下兵马让他守卫东郡。然而,曹操一走,陈宫就背叛了曹操,使曹操几乎“无家可归”。后来,背叛的陈宫被曹操俘虏了。曹操问他怎么说?陈宫说,作为臣子不忠,只能去死!然而,这样一个“为臣不忠”的背主,却成了《三国演义》中的义士!

为什么陈宫会成为义士?

贬低曹操的需要

曹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他在汉末混乱时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为北方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为西晋世界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个人是汉代最重要的掘墓人。特别是,他的儿子曹丕直接废除了汉朝最后一位皇帝,自己成为了魏国皇帝,这一切的根源也在于曹操。无论如何,封建文人的感情都是不可接受的。当时的政敌,为了政治需要,当他们成为曹操的对手时,都把曹操说成汉贼。后人的正统文人以此为基调,以曹操为汉贼。

然而,曹操毕竟只是一个埋葬汉朝的人。董卓是最大的掘墓者,曹操是最早倡导反董卓的人之一。特别是关东诸侯成立联军讨伐董卓时,大多数人都不知所措,只有曹操不顾生死独自前行。董卓死后,作为汉朝的最后象征,汉献帝被人们像物品一样扔来扔去。那些说要维持正统的所谓汉朝大臣,更忙于抢占领土。至于皇帝目前的情况,没人在乎,也没人问。又是曹操,像乞丐一样接过了汉献帝。虽然他的目的是利用皇帝来命令诸侯(威胁天子命令诸侯),但从那时起,皇帝终于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是后来继承汉佐的刘皇叔刘备。他不是也离开皇帝,跑到远处抢地盘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扰乱规则的是董卓。他杀死了一个皇帝,建立了另一个皇帝。有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乱臣贼子?但正是曹操。董卓没有为他的官员做这件事,而是真诚地攻击董卓。他怎么能把他打扮成“汉贼”?

[img]827325[/img]

@ 这件事应该倒过来说:曹家废汉献帝,比董卓还叛逆。毕竟董卓废了一个又一个,曹家却是自己的皇帝;基于此,曹操迎接皇帝也是一种叛徒行为,目的是控制皇帝;再往前走,讨伐董卓,叛逃董卓,都是为了以后的野心。但有一个问题很难自圆其说。为什么曹操得到这么多优秀人才的支持?当时没人看到曹操的图谋不轨吗?有人可能会说,孙权和刘备集团的人都看到了。这样的例子很弱。不要说这些人和皇帝在早期根本不在一边。即使在后期,他们也只是想与曹操争夺领土。说白了,他们正在瓜分汉族家庭的世界。这需要曹操集团内部的人来证明。这样,第一个背叛曹操的陈宫就成了最合适的候选人,也是他第一个“看穿”曹操不忠诚的人的真面目。

陈宫开始没有投降,被俘也没有求饶

陈宫是曹操早期的将领,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第二次征伐陶谦,留下陈宫守东郡,留下部分兵力。从这个角度来看,陈宫的地位和信任程度应该和于迅、程昱差不多,都是曹操早期的骨干。按常理推论,如果陈宫不背叛,后来的地位应该和荀子、程昱等人差不多。然而,陈宫却不是这样。他背叛了曹操,应该是为了正义,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然而,在整个封建社会,背负主人的人并不是人们效仿的榜样。此外,在陈宫背叛后避难的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恶棍吕布!

幸运的是,文学作品可以虚构,所以曹操经过的中牟县有陈宫这样的县长。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离开董卓,抄小路东逃。虎牢关出来后,途经中牟县,被该县一位亭长认为形迹可疑扭转。只有在城里私下认识他的人出面求情,曹操才能释放。有了这样一个“原始”,把这个中牟县令换成陈宫是很自然的。因此,在《三国演义》中,中牟县长陈宫为国家大义释放了曹操,并放弃了官员,跟随曹操向东招募反董卓。本来陈宫可以交曹操,这样他就可以轻松升职发财了。然而,人们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把现有的“乌纱帽”扔了。你认为自古以来就有比这更高的义吗?

但是,一个高义的陈宫是如何离开曹操的呢?如果像东县的叛乱一样,我们怎么能做到呢?如果你想离开,你必须证明曹操的不公正。幸运的是,前人留下了曹操逃跑的线索,把曹操变成了一个不公正的人,然后把他描述成一个“大不公正的人”并不难。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感到忠诚,弃官跟随曹操东行。走了三天,到了成皋,曹操说这里有个结义兄弟,两人来到吕伯豪家。吕伯豪说家里没有好酒,要去西村打电话。离开后,曹操听到后院磨刀的声音,以为要杀了他,就拔刀杀了吕伯豪一家八口。再搜一遍,却发现厨房里绑着一只猪,知道是杀错了人。离开村子后,两人遇见了吕伯豪,正拿着两瓶酒回来,曹操又杀了吕伯豪。陈宫问他,刚才误会杀人,那为什么现在呢?曹操说了那句不义之人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晚上,陈宫想在曹操睡觉的时候杀了他。他又想,我为了国家抛弃官员跟随他,杀了他是不公正的,所以他离开了曹操。

就这样,陈宫成了义士,释放曹操是义,弃官跟曹操是义,离开曹操更是义。

当然,为什么选择陈宫而不是别人,这和陈宫后来有点自知之明有很大关系。

真正的陈宫,后来也跟着吕布。曹操攻打吕布,吕布筋疲力尽,只剩下一座孤城。曹操劝吕布投降,吕布犹豫不决,陈宫知道自己“负罪”,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吕布。被俘后,曹操流露出不杀陈宫的意思,但陈宫说,作为臣子不忠,应该死!这或多或少会让人觉得是一种有骨气的表现,尤其是吕布同时被俘的时候,他向曹操求饶,让刘备替他说情,最后还是忍不住死了。相比之下,陈宫确实比吕布高很多。

《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等众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已成为智慧的化身;关羽武功出众,忠于千秋;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恨上帝(生于何生亮);蒋干,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成了周瑜驾驶反间计的好帮手。对于这些演义人物来说,谁不是说起他们的故事的家珍?但是陈宫似乎很难高大起来。为什么呢?陈宫这个人的“原料”不好,可以说是智不高,投不明。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骂曹操是汉贼(虽然是后事)。为什么要投一个“反复无常”(袁术语)却有“狼野心”(曹操语)的吕布?再看看曹操,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都为陈宫奉养老母,还为他娶了女儿,对陈宫可谓仁至义尽。

这可能就是陈宫这个“义士”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吧


三国谋士陈宫:为什么反复背主成为忠义的典范?三国谋士陈宫:为什么反复背主成为忠义典范?

,,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解密:诸葛亮策划了小乔和曹操的绯闻?
  • “东风不和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这首诗只是一个假设,东风终于和周郎便,三国时期的大美大乔小乔。它没有被曹操锁...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