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兵式强军威,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想知道古兵哥哥接受审查时穿的是什么样子吗?南京服装史学者黄强为您揭开了古代军服的神秘面纱。
唐朝有纸做的盔甲
黄强介绍说,古代战争使用冷兵器,短兵相接,所以士兵们在战场上练习和穿盔甲。在唐代,国力鼎盛,部分军服和盔甲开始脱离实用功能,出现了许多以装饰为主的仪式服装。据《唐六典》记载,唐代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锤、白布、皂丝、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13种盔甲。其中,白布甲、皂丝甲、布背甲、木甲等盔甲由丝绸等织物和一些皮革制成,开始用于礼仪场所。
唐代还有一件非常特别的盔甲:纸盔甲。它是一件由多层纸制成的盔甲,比青铜和铁制成的盔甲更轻。”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的布甲和纸盔甲仍然很实用和坚固。”布甲、纸盔甲上涂有缠绕的枝花、云宝图案,制作精美。
宋代华丽的“五色介舟”
黄强说,宋代有两种军装,一种是实用盔甲,另一种是仪卫礼服。在实用盔甲中,铁被称为铁盔甲、铁盔甲和铁盔甲,有许多组件。据记载,全副盔甲有1825片甲叶,一对盔甲近50公斤。还有皮革和纸制成的轻质盔甲。
[img]826915[/img]
宋代仪卫礼服的外观装饰非常华丽,被称为“五色介舟”:以黄色(粗糙的丝绸)为面,用布做里面,用青绿色的叶子图案,加上红色的锦边,画成绿色的裙子,红色的皮肤作为络带。这种盔甲刚好到人的膝盖,前胸画着人的脸,从后到前胸缠着锦带,有五颜六色的衣服。据《宋史仪卫志》记载,宋代铠甲的颜色有黄、青、朱、白、黑、金、银等。仪仗队使用的丝甲颜色比唐代更丰富。元丰后公服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深色,九品以上绿色。
明代出现“V”字领铠甲
据黄强介绍,明代是重型盔甲和轻型盔甲地位交替的时期。重型盔甲不便于实战,逐渐被淘汰。另一种轻型甲-绵甲便应运而生。绵甲柔软轻盈,表面还装饰着大量的铜甲泡和铁甲泡,轻盈灵巧,蘸湿后还能抵抗初级火器的射击。“明代盔甲在设计和制作上也注重时尚。比如潮味十足的“V字领”出现了。、 时尚元素,如“镂空护耳”。”
明朝非常重视军事审查和礼仪仪式,并出现了特殊的礼仪盔甲。在检查军队或礼仪展示时,从事仪式和卫生活动的警卫戴着凤凰翅膀盔甲和锁甲;金色盔甲;将军穿着红色盔甲、金色盔甲、红色皮革盔甲和银色盔甲。将军和金色衣服都挂着金牌,用弓箭、刀、金瓜、叉子和枪。礼仪盔甲色彩鲜艳;武器明亮锋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清八旗军队以服色命名
清甲分为明甲、暗甲、铁甲、绵甲等。前三种是带甲板的盔甲;后一种是布甲,里面是缝制的厚布纤维层,表面有甲泡,用来阻挡敌人射出的弓箭。 清代中后期,铠甲逐渐以棉甲为主,用缎布做表面,所以颜色较多。早期的八旗以红、白、橙、蓝为基本色,相互交错的四色镶边,形成八旗服色,并根据服色确定旗名。
除了为御驾亲征提供保护的盔甲外,清朝皇帝还有专门用于检查的盔甲。清初皇帝的盔甲很实用,到了清中后期,皇帝的御驾亲征也只是形式上的亲征,更注重装饰。故宫博物院保留了清朝乾隆皇帝检阅时穿的大阅甲:明黄缎绣彩云金龙纹和海水河崖纹。这件盔甲属于礼仪盔甲,盔甲周围使用了大量的金色材料,制作精美,突出的图案有浮雕效果,彩云金龙等图案,突出了皇帝的威严。
古代阅兵服装:唐代有纸甲 明代出现[V]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