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百家,独尊儒术”存在吗?
一种观点认为,“废百家,独尊儒术”是存在的。建伯赞认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诸子百家的理论被当作邪恶的理论所压制,而儒家理论被当作自然真理提升到一尊的地位”。
《中国通史纲要》写道:“武帝即位后不久,董仲舒提出了理论上维护‘统一’的任务,即要求建立为封建专制政权服务的思想体系。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倡导儒家思想,废除了100所学校。只有懂儒家思想的人才能当官。从此,儒家经典逐渐成为学者的主要教材,儒家思想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张传喜还指出,在西汉初期,“百家思想也非常活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当汉武帝即位时,董仲舒指出了“废除百家,尊重儒家思想”的建议,“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一建议。从那时起,儒家思想逐渐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的《中国通史纲要》)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罢免百家,独尊儒术”是不存在的。
郭志坤认为,汉武帝的“独尊儒家艺术”采取了“综合措施”,“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学派思想中有用的东西,并将其纳入“儒家艺术”的思想体系,然后要求人们“独尊”。同时,对于思想上的各个派别,他们既不是“焚烧”,也不是“坑”,而是让它存在”。“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施放宽思想限制的政策”,但“当时只是道教思想武库里寻找治国安民的法宝”,到“吴楚七国之乱”,暴露了黄老思想的局限性,迫使统治者采取措施,更好地适应统治思想。“董仲舒”倡导的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都与原始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它已经融合了各派的主张,成为了一个‘博采百家,自成一体’的思想体系。它兼顾了各方,顺应了时事,成为封建统治者得心应手的思想统治工具。“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免百家”的建议,但实际上‘百家’并没有罢免。相反,汉武帝的指导思想是博采百家,运用各派学说的优势,综合利用”,即“汉武帝独特的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套封建专制理论,主要是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派思想”。为什么百家没有被罢免? “这与汉武帝采取的一些做法有关”:“一是允许‘多说并存’”;“二是鼓励‘百端之学’”;“第三,重用‘茂材异行’的人”;“四、兴太学,养贤良”。1980年6月10日,郭志坤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历史疑云:[罢废百家,独尊儒术]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