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解密:为什么日本科举制度的发展命运不好? ?

与其崇拜孔丘关羽,不如崇拜达尔文易卜生。

——鲁迅的话与其说是对中国人的,不如说是对现代日本人的心声。

19世纪,清朝与西方列强交手失败。清朝的失败始于军事失败,但事实上,最痛苦的失败在于政治和文化。这一切,日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日本曾崇拜中国的科举制度,认为“最先进的干部选拔制度”。在黑暗的中世纪,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世界政治走向“三公”(公开、公平、公正)的“伟大创举”。官员被录取了,每个人都有资格参加考试。中国的科举制度应该是封建官僚制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在中国科举制度的模仿下,日本在公元701年发布了《大宝律令》,并做出了“贡献”,所谓“贡献”与唐代科举制度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自诞生以来,这一举措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换句话说,这两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这是科举制度的先天缺陷,也是最终死亡的真正原因。

在总结科举制度死亡的原因时,后人主要指的是这种考试制度日益僵化,走到了尽头。诚然,这是科举制度死亡的原因之一,但这只是一个外观原因。

[img]826012.jpg' />

科举制度死亡的致命原因不是后天,而是先天。试题僵化是死亡的表象原因,先天缺陷的不治是死亡的深刻原因。

就“完善的文官制度”而言,虽然中国是第一个科举制度,但它只解决了普通官员的选拔问题,而“最大的官员”和考官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在“最大官员”——皇帝无拘无束的情况下,科举考试无法控制特权皇族的起起落落,只能保证平民阶级的相对公平。与没有“准考证”相比,科举制度没有“准考证”、没有公平竞争形式的贵族政治世袭是进步。它可以在中国延长1300多年的寿命,但在主考“强盗”(明唐甄的《潜书》一词:秦以来,帝王都是贼)的情况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大的公平性。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没有比较和制度竞争的情况下延续了几千年。然而,在现代,来自西方的选举制度和强大的船炮一起敲开了古代帝国的大门。“外国人才”发明了“议会”。“首相”或“总统”是“选举”的首要官员,考官是人民选民。宪政制度下,官员的执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明显高于科举。相形之下,科举制度的生命力已经到了暮年,只能“自行解决”。这就是议会制对科举制度的优势和胜利。后来,议会选举制加上公务员制,上下公平的选拔制度,已成为大势所趋。

早在中国进入两宋时期,日本就放弃了“贡献”。他们善于洞察和学习,可能意识到这一制度必然会僵化。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日本还没有生根发芽。告别贡献后,日本没有放弃寻找新的干部选拔制度模式。19世纪末,他们终于找到了它。

近代日本从中国输给英国、科举制度输给选举的事实中发现,议会是一件好事,于是立即模仿学习。明治皇帝于1885年立宪,建立了内阁制度,并于1889年正式颁布了由众议院和贵族院组成的帝国议会。根据《大日本帝国宪法》,众议院议员由国民选举,规定25岁以上、缴纳直接税15元以上的男子有选举权。

1890年,日本召开了首届国会——“一切都取决于公众理论”。这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次”。亚洲第一个国会使日本崛起,而不是解释治理和维护创造了日本的现代化。


解密:为什么日本科举制度的发展命运不好? ?解密:为什么日本科举制度的发展命运不好? ?

,,

  • 罕见的胜利:清灭前派舰从日本夺回东沙
  •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切断台湾岛和澎湖岛。南海东北大门开放,日本成为清末中国在南海的最大威胁。日本打着“繁...

  • 李鸿章是土豪劣绅:资产约10亿元
  • 不用说,李鸿章有钱。他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经营自己的生活。他为中国一代洋务,不可能帮助五兄弟“脱贫致...

  • 谁是中国抗日英雄名录中唯一的日本人?宫川英雄
  •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宣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以永远铭记抗日英雄的不朽功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战犯也有血有肉:揭秘一个真正的土肥原贤二
  • 土肥原贤二是侵华战犯,早已被淘汰。然而,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土肥原贤二,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 土肥原贤二...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欧阳修参加过几次科举?欧阳修的作品有哪些
  • 欧阳修在北宋不仅在文坛还是政坛都是很有声誉的人,欧阳修在北宋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北宋的新文风,可以说欧阳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