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易中天认为,诸葛亮北伐注定失败的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亮非将军之才。
在《品三国4》中,易中天将讲述三国鼎立后,一个接一个地灭亡,直到西晋统一的过程。其中,易中天对诸葛亮的新解释指出,诸葛亮的擅权与曹操不同。“汉献帝是傀儡。刘阿斗有什么权利?至于诸葛亮本人,就连他的职位也和曹操一模一样。他是首相。”易中天说,他们的政策是“虚拟君主的真相”,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标。
易中天认为,诸葛亮和曹操的民间形象之间的巨大差异是由文学创作造成的。”在文学创作中,社会不仅需要积极的典型,而且还需要消极的典型。”易中天说,曹操挡住了士族地主阶级的道路,只能等着画成一张大白脸。与此同时,诸葛亮也演变成了一个“天使”。
刘禅不扶刘禅是专权的。
易中天说:“一般说法很简单,刘禅扶不起来,智商低,能力差。事实上,刘禅并不弱智。”。
易中天举了一个明显的例子: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废除了总理制度,命令蒋婉主管行政,命令赵主管军事,将原本集中在诸葛亮身上的权力分成两部分,使两人相互制衡。蒋婉死后,刘禅只是照顾自己的国家政府。在易中天看来,这不是一种弱智的行为。
易中天推测,诸葛亮之所以不还政给刘禅,是为了实现自己“虚君实相”的政治理想。
坚持北伐源于“野心”
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易中天认为,诸葛亮北伐注定失败的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亮非将军之才。
在易中天看来,诸葛亮其实很清楚这一点。他坚持北伐的重要一点是,诸葛亮出山时,曾在《龙中对》中设计过北定中原。“荆州虽然丢了,但形势变了。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只要他有一点机会,他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含泪斩马苏为平内乱
诸葛亮挥泪斩马苏是三国中著名的笑话,但在易中天看来,有很多疑点。
“如果一个将军输了,你会杀了他。你能杀多少将军?蜀国的人才很少。这不是让亲戚痛苦,敌人快吗?”易中天说,蜀国非常不稳定,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相互抵制。为了平息内乱,诸葛亮在法律面前实施了人人平等,从不徇私舞弊。马苏的处理只能是四个字:从重到快。
易中天谈到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孔明非将略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