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代。南朝主要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玉壁之战是北朝东魏和西魏政权之间的战争。
据史料记载,东魏两次击败西魏,希望利用胜利的有利时机一举消灭西魏政权。公元546年,东魏将领高欢率领20万军队前往西魏前沿的玉壁城。想攻下玉壁后,直接攻打长安,一举消灭西魏。
玉壁城是北朝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城镇。河东行台王思正上表建于西魏大统四年(公元538年)。“城周八里,四面临深谷”,遗址在吉山县西南六公里的柳沟坡上(今吉山太阳乡白家庄)。
玉壁位于峨眉垣北缘的台地,地处暖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粮麻丰富,一直是人民军需的理想场所。同时,玉壁北临汾河,西边黄河,东南苏水河,形势突兀,位置危险,进入长驱突击,退出保险,是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是西魏保护、攻击、东魏桥头堡,也是西魏进入东魏统治区的利刃。在这方面,东魏高欢在喉咙里,必须拔出这颗阻碍东魏向西扩张的钉子。公元542年和546年,东魏高欢政权两次从玉壁城入侵西魏,挑起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玉壁大战。
清代学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卷38中称“魏以魏孝宽为并州刺史,守玉壁。“公元542年11月,东魏大丞相欢侵魏,围玉壁,不克而归。546年,“东魏高欢迎山东之众伐魏,至玉壁,围攻之,昼夜不息,魏魏孝宽随机拒之。欢无知怎么样,是使祖说使降。孝宽说:‘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孝宽,关西人,必不为将军而降,欢乃解围……”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详细记载。
那一年,高欢率领萧山以东的全部兵马日夜攻打玉壁,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随机抵抗东魏的进攻。玉壁城没有水源,城里的人要从汾河吸水,高欢派人在汾河上游决水,使汾河水远离玉壁城。高欢在玉壁市南面推起了一座土山,想利用这座土山进城。玉壁市原来有两座城楼,魏孝宽让人把木头绑在城楼上接高,让它的高度往往高于东魏堆的土山,以抵御东魏的进攻。看到这种情况,高欢派人告诉魏孝宽:“即使你把木头绑在城楼上,把城楼高到天上,我也会凿洞征服你。于是高欢派人挖地,挖了十条地道,又用术士李业兴的“孤虚法”调动人马,一起攻入玉壁城北面。
玉壁城北面是山谷深处极其危险的地方。魏孝宽要求人们挖一条长长的大沟,以阻挡高欢挖的隧道。他调选精兵良将驻扎在大沟上,每当有人穿过隧道来到大沟时,士兵们就能抓住或杀死他们。魏孝宽也叫人在沟外堆了很多木柴,储备了一些火种。一旦隧道里有敌人,他就把柴火塞进隧道里,把火扔进去。一旦风吹来,隧道里所有的敌人都被烧焦了。高欢又用一辆坚固的攻城战车撞上了城墙。战车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被摧毁和破坏,西魏也没有武器可以抵抗。魏晓宽把布缝成一个大窗帘,沿着攻城战车的方向张开。布挂在空中,攻车不能撞到它。高欢把松枝、麻杆等易燃物品绑在车前的长杆上,灌油点火烧毁魏孝宽的窗帘,还想烧毁城楼。魏孝宽让人做了一把长钩刀,把刀刃磨得很锋利。当火杆即将烧到窗帘上时,他用长钩刀从远处切断,附着在火杆上的松枝和麻杆纷纷落地。
到目前为止,高欢在玉墙下挖了20条隧道,在隧道里用柱子支撑着地上的城墙,然后放火烧掉了这些木柱,所以城墙倒塌了。魏晓宽在城墙倒塌的地方竖起了一些木栅栏来保护玉墙城,高欢无法进入城市。
高欢攻打玉壁城的方法已经用尽,而在城市里,魏孝宽抵抗的方法绰绰有余。高欢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派人劝魏孝宽:“你一个人守卫这座孤城,西面没有救兵,恐怕最后也救不了。为什么不投降?魏晓宽回答说:“我的城市非常坚固,士兵和食物都很丰富。进攻者是徒劳的,而守卫城市的人则在等待工作。我担心你们这么多人有回不去的危险。我是关西男子汉,一定不会投降的将军!派来的人对城里的人说:“魏孝宽享受着西魏的荣耀、财富和名利。为什么士兵和普通人要和他一起赴汤蹈火?于是高欢向城里射支悬赏捕捉韦孝宽的赏文:“任何能杀死韦孝宽并投降的人,都会崇拜他为太尉,并将他封为开国郡公,奖励丝绸。魏孝宽看到后,便在赏文背面写道:“能杀死高欢的人,才能得到这么多赏金。”
东魏军队到玉壁城苦苦攻打了50天。共有7万名士兵死于战争和死亡,他们都埋在一座大坟墓里。高欢的智慧用尽了,没有攻下玉壁城。他既生气又焦虑,所以他生病了。
据说西魏以玉壁为中心,在汾南峨眉北缘与汾河平行建造了两条距离10公里的防线;东魏以南阳堡为中心,在汾北建造了两条距离汾河约5公里的防线。这些防线仍然有士兵争夺相关的地名或古城堡遗址。据学者研究,汾河北岸与玉壁古城相对较远(至今民间仍有“高欢王守古平陇”的说法)——“古平陇”,是高欢扎营、囤粮草的重要军事场所,在古廉城(今姬峰镇下廉、上廉村)还有一处古战场遗址。
高欢从玉壁城回到东魏后,他的军队里有传言说魏孝宽用一把弩射杀了首相高欢。高欢听到这些话,勉强坐起来召见权贵们。他让石斛律金写了一首《智勒歌》,他也跟着音乐唱歌。悲伤的感觉自发地产生了,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在阴山下,天如穹庐,笼罩四野。天空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智勒人是生活在山西朔州的游牧民族。石斛律金应该用智勒语唱这首歌,但东魏的大多数高贵都是鲜卑人。他在玉壁城下用鲜卑语唱歌。后来,《智勒歌》被北齐人翻译成汉语,直到现在才唱出来。斛律金和高欢都来自北方民族,也来自同一个家乡。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过着出生、死亡和军事生涯。此时此刻,可以想象,他们错过了家乡的强烈感情。@ 《智勒歌》是从斛律金心底涌出的战地之歌,可以说是北方民族士兵的共鸣。
最后,西魏取得了全胜,从弱走强,国力大盛。北周是以西魏为基础建立的,隋朝是以北周为基础建立的,最终摧毁了北齐和南梁,结束了三朝的鼎盛时期。
玉璧的战斗经历:西魏军队以弱胜强扭转战局